七旬老太雨天摔倒路边。众人见状,都不敢去扶,纷纷跑到社居委大厅求救。听到消息,24岁的社区工作人员刘家东一个箭步冲了出来,不但扶起了老人,还为老人搬来凳子,撑起了雨伞,并积极为75岁老太寻回了家人。(2014年03月27日《合肥晚报》)
新闻图片中,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刘家东对跌到的老人热情有加,让大家看到了“扶起”给予社会的正能量。群众对“扶起”可能心存疑虑,所以跑到社区喊工作人员,年轻工作人员刘家东用行动给大家交上了一份“勇敢扶”的答卷。当然,无独有偶,笔者在同天的新疆网上看到一条类似的新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地上,四周围满了居民,有人拿纸巾帮老人擦血,有人正在询问老人的家庭住址,有人要积极地送老人去医院,让这位早晨出门去附近的诊所测量血压,没想到刚出门就摔倒的79岁老人感动得直喊遇到好人,太感动了!
一边是路边老人摔倒大家抢着帮忙,一边是跑到社区去喊人来扶。这中间少了什么大家一看就能看出来。“不敢扶”可能是怕搀扶救助倒地老人被反咬一口,类似的现象对社会道德造成了很大伤害,也早已成众矢之的。然而这种现象有时候依然“顽强”地存在着,时不时就跳出来,给道德下个绊子。令人欣慰的是,新闻中的刘家东并没有因为这些而变得犹豫,而是积极地遇到此类情况主动出手相助,他用这种向善的信念搀扶住了大众的道德,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的信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出手不是打人,也不是与谁过不去,出手扶起跌倒的老人,也是扶起了自己匡扶正义的勇气、力量、美德、社会良知。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充满美,充满阳光。
刘家东不仅扶起了老人,还耐心地陪伴着老人,并细心询问老人子女的姓名,年龄。通过社区的人口登记库,找到了老人的女儿。面对老人家属对他这个好心人的感激,他觉得只是做了他该做的。面对是否害怕搀扶老人惹出麻烦时,刘家东淡然一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救助社区老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考虑其他呢?扶与不扶,这种案例经常在我们身边上演,笔者觉得我们没有必要产生这样的道德焦虑。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都应该主动地上前帮忙,如果你没有能力扶的,可以及时打个电话报警,以免耽误了受伤人的救治时间,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良善的道德价值体现。见义勇为,恤老怜贫,助人为乐,这些不仅是我们整个中华名族的美德,更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和仁爱之心。我们只有和新闻中老人摔倒大家抢帮忙一样,才能让自己身上多出“勇敢扶”的正能量。因为“勇敢扶”也是我们社会文明、人心美好的力量源泉!(一匹马)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31“扶不扶”,清华有答案吗
- 2014-03-25要"践行"不要"饯行" 浅谈从"扶不扶"升华到我要扶
- 2014-03-25浅谈从“扶不扶”到我要扶
- 2014-03-24“扶爱基金”让“扶不扶”成为过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