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已经成为影响力巨大的信息传播方式,愈来愈多的人更倾向于这种轻快便捷的沟通方式和信息获取手段。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指出,宣传报道工作必须适应“微时代”的特点,不断改进创新,在“微”字上下功夫。(中国文明网3月10日)
自从2011年“微”字当选年度汉字开始,越来越多的“微”字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访谈、微新闻,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和社交交流工具,真可谓“微”力无穷。它颠覆了过去大面积社会传播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在微空间里,人们不需要深思熟虑,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不需要标点符号,只是一个“顶”或“赞”的动作,就已足够表达观点。正是如此,这种“微”能量既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负”能量,有时可能是弘扬主旋律的传声筒,有时又可能是传播谣言的扩音器。
总而言之,这是个“微文化”自萌芽而昌盛的时代,它由小见大,它滴水穿石,它集腋成裘,它聚沙成塔,它是一种瞬间爆发的力量,却也能自我积聚能量而保持持续发热,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点点互动,却能影响和实现着社会的变化和变革。微媒体中,我们每个都是信息提供者和参与者,都是记者,都是编辑,都传媒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这闪烁不定的微小光影,因为它在短短几年里展现了惊人的“微”力,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运用、如何去引领这股磅礴的“微”能量,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微时代”到来了,并不是“狼来了”。用好“微”媒体,引领“微”文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时代赋予宣传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每个“微”媒体人应当坚守的一条底线。正如,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所说,宣传报道工作必须适应“微时代”的特点,不断改进创新,在“微”字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要在“微”字上下功夫,就要把握好“三性”----前瞻性、快捷性、互动性。
一是掌握舆情动向,培育前瞻性。宣传报道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网民所关注的舆论内容,把握舆论走向,针对网民提出的疑问和不实的信息报告,及时给出回应,通过公布可靠的官方信息,疏导传播渠道,分析网上民意,处理好这些疑问。宣传报道相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微媒体的传播,具有舆论的前瞻意识,加强与网民互动,充分了解微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将权威性和亲和力相结合,让主流价值传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二是迅速回应问题,做到快捷性。纸媒体时代,我们讲求黄金24小时,但是在微媒体时代已经变成了黄金4小时。一件事通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能够在40分钟后成为议论的热点,从事发到全国皆知只需40分钟,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传媒达到这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4小时恐怕也还是太长了。对于政府机关来说,40分钟从发现到处理到开会到申请领导批示,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很难通过官方渠道在第一时间抢占高点,不妨借助意见领袖,所以谓意见领袖主要是指那些具有影响力的微媒体参与者。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草根名人,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通过引导其发表微媒体言论,来共同引导大众思想。
三是借力传统媒体,发挥互动性。虽然微媒体的信息传播比传统媒体更加迅速和平民化,但是其缺乏传统媒体的真实、深度、权威的内容,如可果微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可以取长补短,通力协作,那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获得双赢的局面。
微时代,是“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作为记者,首先应该是记录者,其次才是影响者,职业记者的水准主要体现在对真相的挖掘能力;作为网民,我们的责任大于义务,有责任用好“微”媒体,引领“微”文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共同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努力。 (特约评论员:少华)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线
- 2014-03-24新世纪文明路上诚信为本制度先行
- 2014-03-24诚信 社会文明的度量器
- 2014-03-24老年人“让道” 让出文明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