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8日宁波晚报报道,三名偷车贼来到某小区想窃车,没想到有两位居民盯上了他们。其中一位居民,一路跟踪着他们,然后找机会到派出所报了案。结果,两名窃车贼被民警抓获。
“邻里守望”威力真不小,连小偷落网后,也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里居民的责任心会这么强,一路盯着他们。
亲帮亲,邻帮邻,邻里情谊一家亲。邻里相帮,一直来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以前那种“老墙门”式的民居,虽然房子简陋,但那纯朴的乡风民情,邻里的互帮互助,使得居住者安心、放心。偶尔上个街什么的,与邻居打个招呼,也不用锁门的。即使出个远门,也只是挂上个铁锁,是谓“铁将军把门,万事大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木结构房子搬迁到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墙门”逐渐消失了,生活空间也演变成了独立的居室。可生活条件好了,人与人的距离反而拉大了。住在同一单元里的人们,很多人却不知道邻居们的姓名、干什么的,相遇在小区里,最多是报以善意的微笑。那防盗窗、钢质门、猫眼瞄来客等,都成了城市生活的特征。而邻里之间的亲情也渐行渐远。
城市的生活充满希望,但防盗窗、钢质门、猫眼等现代化防盗设备,虽说先进、牢固,可毕竟是冷冰冰的钢铁制品,没有生命的热情,又怎敌得过那和谐邻里的温情融融?!所以作为小区居民一份子,维护小区的和谐、平安,人人有责。正像盯住偷车贼的一位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家住在同一个小区里,理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次窃车贼逃掉了,下次说不定受害者就是自己呢!
造成高楼住户之间陌生感拉大的原因除了客观上住房的封闭性以及生活节奏的快速化带来的闲暇时间减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的“隐私”范围的盲目扩大。国人传统的那种“坦诚相待”已随着人际关系的变化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保留隐私和私人空间”。特别是有些人盲目扩大“隐私”的范围。把个人的一切都纳入了“隐私”范围,既封闭住了自己与他人交流的大门,也阻断了他人了解你的途径。所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邻里们谁也不知道谁的现象。殊不知,在一个固定的有限空间内,个人隐私犹如一个圆圈,你的隐私越多,即圆的半径越大,占去的面积就越多,那么留下给他人的面积就越少。当邻里乡亲们都不了解你的时候,若万一有什么困难来临,到时又如何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呢?这也许是现在患孤独症的人增多的原因之一吧?!
可喜的是,目前许多居民小区已经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很多社区还经常在小区内开展各种活动以促进居民间的交流,改变目前“邻居也陌生”的局面,重拾以前那“互通信息、互帮互助”的和谐邻里的情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先从邻里和谐开始,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小区居民共同来关心小区治安,邻里之间相互守望、彼此多交流,我们的家居平安系数才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才更有乐趣、更加幸福。(蒋兴根)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让斑马线真正成为生命的守护线
- 2014-03-24新世纪文明路上诚信为本制度先行
- 2014-03-24诚信 社会文明的度量器
- 2014-03-24老年人“让道” 让出文明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