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了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就可以避免重走老路。本轮城镇化必须力戒重演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引进投资、解决就业、产业升级等等,都不能成为破坏环境、毁坏耕地、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理由;必须用明确的红线将城市边界和资源生态区隔开来,依法依规严惩越界者。
国务院新闻办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对3月16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会上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公安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对户改政策进行研究预测,1亿左右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相关报道见3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规划》公布意味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式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作为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之一,修改完善后预计将很快出台。实现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一个核心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完成,除户籍制度改革,还涉及住房、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公共服务的紧密配套。
城镇如何接纳1亿人口,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看又是一个“伪命题”。去年我国城镇人口有7.3亿,其中包含农民工2.69亿人。本轮户籍改革及新型城镇化实行“存量优先”原则,未来城镇新增1亿人口落户,主要来自目前已在城市工作生活的2.69亿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城镇准备接纳1亿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他们虽然早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却未能或很少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接纳1亿人口,不只是一个解决城镇户口的问题,而是涉及农民工如何安居乐业,其子女如何融入城镇学校,其家庭如何融入社区,整个农民工群体如何融进城市社会的大问题。
本轮城镇化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也是上一轮城镇化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经历上轮城镇化后,目前我国名义城镇化率已达52%。这个数字里,包括了在城镇工作但没有固定居所、没有户口的农民工。如果不包括他们,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而人口城镇化率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城镇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在粗放的城镇化过程中,没有触碰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横亘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制度鸿沟。巨大的数字“剪刀差”背后,是尚未真正融入城市的2.69亿农民工,更隐藏着广泛存在的城乡居民之间权利的不平等,包括享有公共资源、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福利的不平等。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2-27城镇化过程中 如何保存住乡土文化的精神本质
- 2014-02-27记者的“城镇化报告”报告了什么
- 2014-02-27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
- 2014-02-27城镇化过程中 如何保存住乡土文化的精神本质
- 2014-01-22城镇化不是产业化(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