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不合理、不健全。”部分人大代表建议,应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建立多元化市场调节机制,建立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和正面导向,加强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调指导,完善生态受益区与生态保护区、流域上游与下游等多边生态补偿机制,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筹资渠道,变上游“乞讨”为下游“反哺”。(3月10日《重庆日报》)
当前,环境污染正蛮不讲理地切入生活,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全方位覆盖,治污迫在眉睫。然而,治污方法、措施不是不多,重视、力度不是不大,工作却举步维艰,效果也不理想。造福万代的环境治理,简直可以与“乞讨”相提并论。上游四处“化缘”,“倾家荡产”地治理,下游作壁上观、坐享其成,吝啬地赛过铁公鸡——一毛不拔。
无论污染是否带来过收益,治污都同样需要耗费巨资。上游和下游打太极,也让治污在资金和工作上后继乏力,没有持续性、连贯性和延展性。可以说,治污工作的难,很大一部分就难在资金和呼应上。治理者不受益,受益者不治理。原本互惠合作的关系,变成上游向下游“乞讨”。这种“乞讨”式治理,既不公平,也伤人心,更阻碍了治污的进程。
代表们提出“反哺”式治污,可谓适逢其时。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就应遵循生态循环的自然规律,相辅相成兼济天下,而非自立门户独善其身。按照“谁排污、谁出钱,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创新生态补偿的科学方法,实施流域生态的补偿机制,从而实现生态补偿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众志成城,这也是当前治污明媚的态度和决心。
无论“乞讨”式治污,还是“反哺”式治污,针对的都是既成事实的污染。无法改变,就只得面对,归根结底,这是种“亡羊补牢”的被动缝补行为。这种“缝补”不仅劳民伤财,有时还混淆视听,仅是把不安因素转化为安全隐患,并没从根本上消除。那么,治污是否可以前瞻一些,未雨绸缪,从污染源上就加以排查、监督和预防,防患于未然呢?
最好的防范,是不设防;最好的治污,是无污可治。这可谓治污梦,暂时只能梦想,却也不能忘记。正本清源,以举国之力在污染上扫荡时,更要紧盯着源头,把污染消除于萌芽状态,断了污染的供给和后路,从而形成围剿的局面。倘如此,则治污大势已定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与其纠结于上游“乞讨”、下游“反哺”,缝缝补补地曲线治污,倒不如在源头上大下功夫、痛下杀手,把治污工作一步到位。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1-24治污法规硬还得执行硬
- 2013-11-19八旬全国劳模为完成“自我救赎” 发明治污技术
- 2013-09-05晋安整治重金属污染 企业未按期治污征信受影响
- 2013-07-31“文件治污”不给力“微博互动”来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