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观察:鲤鱼溪:人鱼同乐
鲤鱼溪,位于周宁县浦源村。在这里,“人鱼同乐”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据当地人介绍,当地明、清两代政府均有明文保护溪中的鲤鱼,村民也非常爱护门前溪中的鲤鱼。
如今,鲤鱼溪知名度虽高,但当地并未迁走溪边的住家,还因势利导,把古代的“人鱼同乐”景观保留下来。走进浦源村,村子沿着S形溪流布局,通过在村口蓄潭、村尾挖池而形成八卦图式。而溪边的居民则与鲤鱼相伴生活,溪中鲤鱼也从不怕人,形成鲤鱼“闻人声而来,见人景而聚”的景观。
除此之外,浦源村还把与鱼相关的景点串联起来,凸显传统“护鱼文化”。游人来到鲤鱼溪,能看到溪畔的郑氏宗祠。村里大多数人姓郑,就是宗祠里供奉的郑氏祖先,制定了保护鲤鱼的乡规民约,一直保留至今。而埋葬鲤鱼的鱼塚则更体现了当地村民对鲤鱼的尊崇。几处景点,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思考:
浦源村鲤鱼溪的样本,体现了名镇名村保护中较为高级的方式——历史村镇的文化再塑造。
“单纯地把古村落理解成一种具有象征含义的模型,是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注重古村落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延续与生长,就有可能在继承和保护的前提下,为古村落找到一条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名镇名村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秀聚居地,仍然成为许多现代人的首选。”楼建龙说,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因无为而有限获得。在现代社会,人们因有为而肆意索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名镇名村的经验得失,将告诉我们纳山理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赢”思想。
“农耕文化曾经培育并灿烂了中华文明两千年,而短短一百多年的工业进程,即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后,让我们如此无奈却又直接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维护并学习古人尊重自然、和谐山水的村落营造模式,将促使现代中国成就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他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2-27城镇化过程中 如何保存住乡土文化的精神本质
- 2014-02-27记者的“城镇化报告”报告了什么
- 2014-02-27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
- 2014-02-27城镇化过程中 如何保存住乡土文化的精神本质
- 2014-01-22城镇化不是产业化(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