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践行福建精神平凡人 > 正文
盖军衔劳模:一名产业工人的报国情怀
http://wmf.fjsen.com 2014-02-20 08:4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为国做事 三赴“生命禁区”建奇功

在工作室里,有一块用铁皮制成的牌子,上面写着“厦工大道”四字。“这是南极首条以企业命名的道路。”厦工副总裁、工会主席洪家庆说,这是盖军衔第一次到南极时的杰作。

盖军衔于1995年、1998年、2004年,先后三次前往“生命禁区”南极,是参加我国南极科考的首名产业工人,也是在南极工作时间最长的职工。

1992年,厦工机械作为国内唯一的工程机械品牌进军南极,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服役3年后,开始出现故障。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要求厦工挑选一名出色的机械师随队赴南极维护设备。就这样,1995年12月,盖军衔随中国第12次南极科考队登上雪龙号。

在雪龙号穿过南纬45至60度之间的“魔鬼西方带”区域时,第一次遭遇狂涛巨浪的盖军衔几乎要把整个胃都吐出来,但他强忍住身体的极度不适,登上了南极。

在南极中国长城站,盖军衔的任务是维修和保养所有的车辆设备。凭着娴熟的技术,他自己加工零件,自己找材料,修好了所有的设备。

一天,一台德国进口的150雪地车在距离长城站2公里的地方抛锚,维修任务落在盖军衔头上。当时站内只有德文版的雪地车资料。盖军衔想,虽然看不懂德文,但机械原理是相通的。他凭借手头仅有的一张图纸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盖军衔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当时,长城站方圆几公里内没有道路,科考队员出行极为不便。他开着厦工挖掘机花了近两天时间,在雪地里沿着海边挖出一条300多米长的道路,这是长城站上最平整、最宽阔的道路。长城站的科考队员们一致同意,把这条路命名为“厦工大道”,并用铁皮做了一面路牌。后来,换成了石头路牌,盖军衔就把原来的铁牌带回了厦工。

2004年,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冲击南极冰盖最高点,急需一名工程机械技术娴熟的技工作为后勤保障人员,极地办又想到了盖军衔。此时的盖军衔已年近半百,又身患高血压等疾病,在南极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去,还是不去?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生死考验关头,盖军衔选择了前者。

国家科考队在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冲击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雪地车又坏了!这对队员们的打击是致命的。盖军衔和另外两名机械师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轮流焊接断裂的刀板,修好了雪地车。

2005年1月7日凌晨,危险再度降临:科考队的生活舱突然停电!

此时,冰盖上的平均温度已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停电使舱内温度骤降,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

盖军衔的第一反应是:时间就是生命。他穿上衣服,冒着寒冷,迅速冲到发电舱,争分夺秒抢修。很快,发电机又发出隆隆声。

在进入冰穹A、海拔5000米的最高区域时,由于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状态,但他仍坚持工作。差一步就完工时,他心脏病突发,倒下了,被附近的美国极点站接走抢救。

“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很难,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普通员工更是一件难事。虽然从广义上说,我们每天的工作也是为国做事,但参加南极科考毕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能做这样的事是一种荣幸。”事后,盖军衔这样平静地说。

地办副主任吴军说,我们的极地考察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就因为有一大批像盖军衔这样的人物。他们为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5年,盖军衔被极地办第二次评为“最优秀的考察队员”,还获评“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