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解决让座问题不能寄望于道德绑架
http://wmf.fjsen.com 2013-12-30 15:09  刘星星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常州一位抱小孩的女乘客遭遇无人让座,司机采取不开车的方式等待有人让出座位。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的网友认为司机做的对,有的网友则认为司机这种行为是一种强迫,是“道德绑架”。

让与不让的故事,每日在全国各地的公交车上演着。让座是个老话题,它总是容易跟社会道德交织在一起被讨论,其实让座是个人德行修养问题。让座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义务,但毫无疑问是一种美德的体现。

诚然,个人没有义务一定要给其他人让座,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要求公民必须让座。每个乘客买票上车,就优先拥有使用座位的权利。况且,现实中也难界定谁更需要这个座位。比如,有些时候某些人看上去年轻且身强力壮,但是也偶尔会赶上身体不适的情况,也许这个时候他们就更需要使用座位,即便是坐在“老幼病残孕”的专座上,按理说也不能就是一刀切的谴责。所以,衡量谁更应该坐很难有量化指标的考量。于是,应该让座,更多时候是需要个人谦让做出的一种“牺牲”。用谦让去实现社会美德,去传递礼让人人的美好社会价值观。

主动让座理当大力提倡、积极促进和鼓励,但强制实现也不值得提倡,弄不好可能还会加剧社会矛盾,进一步冷漠人际关系。就如许多网友说的一样,要不要让座是不能被“暴力”胁迫的,因为谦让的美德通过合理引导,去感染更多人,才能使得正能量得到有效扩散。“暴力的理性在于它对某个短期目标的合理追求,但暴力并不是这个目标之所以合理的理由。暴力也不会提升人们对这一目标的认同。”这是德国思想家阿伦特在《论暴力》一书中的论述,也就是说,暴力解决不了让座问题,更不会让“必须让座”这一诉求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道德层面有义务而没有权利,道德义务也不通过强制来实现,而是要靠自觉性、修养和觉悟来完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公交司机和售票员承担了最主要的提醒让座的工作,然而当碰到不合作的乘客时,仅靠呼吁和谴责也似乎无济于事,像常州这位公交司机这样采取不开车的方式倒逼“让座”似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举动,但即便如此,也未能让所有人认同。所以,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道德困境”,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完成,做好“提倡让座”的宣传,涵养公民个人素质,提升全社会的美德水平。

此外,负责座位设置的交通部门,很有必要在设置和引导上多做文章。其实,“让座”实际上是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人群,对公交部门实施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德国有一条法律规定,“老、弱、病、残、孕”乘坐公交车享有优先权。公交车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座位都是“老弱病残孕”保留座,并用蓝色字标记。这些保留座即使空着,站着的乘客一般也不去坐。如果坐了,一旦看到有“老弱病残孕”上车,必须赶紧起立还座。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不仅如此,德国还对一些公共交通票设有时段限制,比如廉价时段的月票在上班高峰期不享受座位等。改善公共交通,从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做起。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越合理,公约越严谨执行越严格,道德义务的实现才能越顺畅,越容易让大众接受。

提倡让座给有需要的人,这是社会文明礼让、团结友爱的体现。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谦让,我为人人,才可能得到人人为我的回馈,我们生活的城市才能更加美丽。(刘星星)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