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一堂没有讲完的质量分析课 追记“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郑开华老师
http://wmf.fjsen.com 2013-12-06 10:42  陈淑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郑老师组织并担任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将自己置身于“实践者”和“研究者”角色之中。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 教研 积极性,提高教研 活动的实效性,郑老师开展了构建 教研 共同体,给实验教师更大的研究自主权,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激活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鼓励平海中心小学申报省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课题,亲自当课题负责人,手把手教教师怎样立足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今年12月正式结题。而这其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成果,还有郑老师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梁碧凡说,她本来对课题研究存有抵触心理,做些表面化的文章以应付了事。但这一切逃不过郑老师的火眼金睛,他有的放矢指出问题所在,要求她做到心中时时有课题,要把课题研究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就这样,郑老师把她引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梁老师因此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还在全市举行的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郑老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论文,经常在各级教育期刊发表。他多次受邀为各级骨干教师作教师专业 成长 、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口含灵珠,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信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神采飞扬,给人一种如坐春风,流连忘返之感,有着“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因此,凡听过郑老师的讲座的人无不为他的广博的学识赞叹不已。

爱岗敬业受尊敬 一身正气留芳名

郑开华老师是师德的楷模,他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

郑老师为人谦逊,平和待人,不管是基层小学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总打电话咨询,不管是上班忙碌时间还是下班休息时间,他总是耐心地进行解答,不厌其烦,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在工作单位,郑老师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以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每年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郑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泼汗水,洒热血。在下乡调研中,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一杯水。他常说教师忙于教育教学,时间很宝贵,他尽量不浪费教师的时间,他要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尽量做到讲话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让教师听得进去,听得明白,还能用的上。所有听过他讲座或评课的老师总会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

尽管工作繁忙,但郑老师都不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抽空翻阅,白天工作总是忙着讲课,晚上都是用于研究学习。对此,平海中心小学的数学教研员林德成老师深有感慨地说,看到他这么劳心劳累地工作,经常劝他多休息休息,但他总是淡淡一笑,“没事的!”、“还行!”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更让林德成感动的是,他总是以工作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有时候要留他吃顿便饭,他总推辞不让。即使工作上的需要,无法推辞要吃饭时,他也总说一碗汤面够矣,有时候还争着要付钱。东庄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康少明说:“郑老师既是我们秀屿区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又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哥,无论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无论白天或三更半夜,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总会耐心地解释。”他为失去这样的一位好同事、好大哥感到无比痛心。

这,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执着追求的教研员的历程,在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是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他平凡的人生不断精彩!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郑老师过于劳累,英年早逝。

郑开华老师是秀屿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更是秀屿区教师群体中的精英。他躬行实践,始终活跃在课堂里和实验田中,他为秀屿区的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是秀屿区乃至全市教育界学习的楷模。

当人们得知郑老师倒在讲台上时,无不为此唏嘘叹息。如今,我们再也无法聆听他的话音了,再也无法领略他的风采了。郑老师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讲台上!留在了人们的心中!郑老师,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