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过后的垃圾”成了这个节日旅游刺眼的主题:三亚大东海沙滩为应对当地“焚香祭月”习俗,中秋前夕景区就每隔10米共设置了100个垃圾桶并现场设置了文明警示语。然而在众多无组织的拜月者散去之后,沙滩仍是遍布垃圾,难以清理的香棍、啤酒瓶碎渣更是留下了安全隐患。江西武功山景区“国际帐篷节”后垃圾成山,海拔1600多米的山上,环卫工们肩挑着一百多斤重担,三天才清理干净。
旅游市场的火爆,不是景区垃圾成吨的理由。出门旅游固然是好事,赏风景既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拉动消费的手段。旅游市场火爆的背后也本应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然而成吨的垃圾、艰难的清理,折射出的却是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不文明出游问题。乱丢垃圾仅仅是众多不文明出游行为的一个方面,“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律、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陋习,最是小节、易举,却最为大煞风景。这些陋习不仅影响他人出游质量,而且严重危害到国家整体的文明形象,一而再、再而三地刺痛国人的神经。文明出游成当务之急。
不文明出游问题近年来屡见报端,社会公众、舆论也对之深恶痛绝,政府部门管理举措频频。而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今天的陋习不改,甚至越演越烈。这个问题,实质上比不文明出游问题更为严重,屡遭诟病却屡诟屡犯,人人指责人人却又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隐藏在这个问题背后的,一方面是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导致了普遍的社会风气,我们应当看到不文明行为方式绝不仅仅出现在假期出游领域,从众心理让社会大环境在无形中影响了公众的道德约束。另一方面,在普遍的社会风气里文明与否无关个人痛痒,个人道德层面的行为受不到惩罚,也就缺乏了长久自我约束的动力和压力。这些都让文明出游得不到重视和有效解决。
文明出游,需要得到“由上而下、当务之急”的客观重视。当今不文明出游问题已经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在给国内带来麻烦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出尽洋相。只有真真正正地意识到刻不容缓,实实在在地摆上台面,狠下决心的整改才能真切地解决问题。
社会风气发展好、培养好也可以作为公众行为无形的标尺,社会大环境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公众陋习。不文明出游不能仅仅归结为公众自身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对社会风气在大方向上思想宣传、引导教育,要像“光盘行动”一样由上而下在群众中展开、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刹一刹这股歪风,改一改这种陋习,宣扬形成一股“从我做起、长久坚持”的文明风气。
要想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就要着眼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在加强配套设施及人员配置,完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治理处罚。另一方面,应当采取“科学管理、惩治结合”的行政手段,出台政策、加强引导、制定法律,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良好习惯的形成,在治理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多措并举,全面参与,才能形成合力,将“文明出游”落实成社会风气,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细节。“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莫让“赏风景”煞了风景。(孙威)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0-31凝聚道德力量为中国梦加力
- 2013-10-31让道德力量引领时代风尚
- 2013-10-31让道德力量引领时代风尚
- 2013-10-31凝聚道德正力量 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 2013-10-31“道德问题法律化”是一种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