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爱心不能因乞讨团伙存在而淡漠
http://wmf.fjsen.com 2013-10-31 12:54  高章华 来源:株洲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近日从首都机场警方了解到,两个以殴打、体罚、威胁、诱骗、扣押身份证等方式阻止聋哑人在首都机场航站楼内乞讨的犯罪团伙被警方查获,其中一个犯罪团伙主要成员一年获利达百万元。(新华网10月23日)

在火车站外、汽车站内、地下通道,或者路上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总能看到衣衫褴褛、弯腰驼背、弱不禁风的乞讨者,看上去非常可怜,但行人却往往避而远之。究其原因,并不必然是行人没有同情心,更多的恐怕是害怕被骗,不愿让自己的钱打水漂。有太多媒体报导过,一些乞丐的日子其实过得比常人要滋润。尽管汶川大地震期间有过乞丐捐出善款,当时感动了不少人。但类似偶然事件的出现显然无法拯救乞丐群体的“整体形象”,他们在社会上似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公信力”不再必然是弱势群体了。如今又有报道说乞讨团体的存在,更甚者获利百万元,这无疑让公众本来就有限的爱心更多一份质疑,更加一个心眼,多半会暗自发誓不再让自己的善心被利用。

完全有必要批评、谴责这些无良团伙利用公众同情心,透支社会爱心,对社会文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乞丐群体,尤其是先天或后天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群,他们终究是无辜的,本来就作为弱势群体谋生困难,当被犯罪团伙利用、控制和打压时,他们又成了罪恶的受害者。很难想象,《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会唱歌的小男孩被无良团伙弄瞎双眼时的境况是多么悲惨和触目惊心。他们有着类似的遭遇,绝不是因为被社会关注太过,给了太多呵护和同情,从而让犯罪团伙看到了商机。而恰恰是因为社会关注太少,他们作为边缘群体,最终让犯罪团伙有机可趁,让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公众因为无良事件的出现,进一步责难乞丐群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透出鄙夷的目光,这就只会让弱势者更弱、更痛,却无损于犯罪团伙。或许,极端事件激发起我们对乞丐群体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更能让利用乞丐的犯罪团伙无空可钻。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