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从舌尖上找回那份敬畏之心
http://wmf.fjsen.com 2013-07-09 16:47  木木 来源:首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毒胶囊”、“农药姜”、“镉大米”,每隔一段,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就会曝出新问题。问题那么多,似乎有点令人沮丧,但有问题,发现肯定比不发现好,公开肯定比不公开好。西方国家的食品药品行业同样经历过“由乱到治”的过程,我们要思考的,就是怎样才能让这个过程快一些、更快一些?

说到安不安全,最先提到的往往是标准。我国现行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有漏洞,这是事实。但更多时候,符不符合标准不是复杂的科学问题,而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是非问题。说白点,皮革下脚料兑生石灰的工业明胶能做成胶囊给人吃吗?标着“剧毒”、“严禁用于蔬菜瓜果”大字的神农丹能往生姜地里撒吗?即使这些产品在分析检测中达到某条标准,它们依然是不安全、不合格的。对那些每每拿标准说事儿狡辩的生产者,对那些每每以达标为名塞责的监管者,我们必须予以坚决驳斥。

既然常常不安全,那么治乱当用重典。无论“以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可判死刑”的司法解释,还是官员就“让那些谋财害命者倾家荡产、人头落地“的最新表态,都透露出重拳惩恶的决心。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喊话亦不足以震慑犯罪,如果监管缺位、执法不严,“应罪尽罪”无从谈起,“罪一儆百”就会大打折扣。惩罚的严厉性,必须建立在惩罚的必然性上头,只有狠抓监管,让犯罪分子“倾家荡产、人头落地”的同时,更让监管渎职者“纱帽落地、锒铛入狱”,方能捍卫法律威严。

更重要的是,无论什么行业标准,实际上都只能作为安全的最低标准,而出事之后的严惩虽不可或缺,毕竟也是亡羊补牢之举。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特别是在大量问题是由故意犯罪造成的情况下,如何从源头上遏制犯罪,恐怕就不是单凭“重典”能够解决的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