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雷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背景下始终具有榜样意义的人物,更是一个因强大的感召力而成为中国符号的精神象征。 50年前,整个中国掀起了一场向雷锋学习的全民热潮;50年后,雷锋精神并没有褪色,反而更加需要被每个人再三回顾、不断咀嚼。
每年的早春,人们总会习惯性地忆起雷锋。那些与他有关的点滴小事也许已经在时间的流转中被渐渐淡忘了,但是,雷锋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却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雷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任何一个模范人物都难以企及的,他已经具有了深远的文化意涵。文化是一种习惯,是浸润世情与人心的一种积淀和信念。雷锋精神的传承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承,文化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内涵,雷锋精神同样也需要被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今天的中国步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浮躁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渐远、温情渐失。许多声音呼唤像雷锋一样的好人,但同时又有太多的人不愿做好人、不敢信好人,甚至嘲弄好人、怨恨好人。这种矛盾的大众心理恰恰反映出当下的文化贫瘠和精神缺失,它提醒我们应当把文化建构视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来完成。
文化的建构当然要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定义今天这个时代的标签有很多,比如全球化、商业化、科技化、数码化、媒体化等等,身处其中的人们习惯了用键盘代替钢笔、用手机代替书信、用图像代替文字……用虚拟代替真实,用数字的计量代替情感的累积。那么,消除隔膜、融化戒备、重现温情的文化生态要如何建构呢?让作为一个符号的“雷锋”再次生动起来,让人们对好人的真实感再次涌动起来,让更多的暖意再次回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这或许便是答案。
本期辽宁日报将透过一些现象来探讨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应当如何更好地发挥出雷锋精神的时代感,使其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影响社会大众,尤其是已经成为文化主体的青年一代。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2-28老外学雷锋是一面镜子
- 2013-02-27辽宁发现雷锋留言手迹:为了完成党的事业 我留几句话
- 2013-02-20与时俱进学雷锋 关于新时期开展学雷锋活动思考
- 2013-02-19关于开展第二届福建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先进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 2013-02-19雷锋精神在福建:好人帮好人 温情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