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文明巡礼 > 正文
组图:厦门本土摄影家镜头里的市井和人生

2013-02-04 08:25  李世雄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282道有故事的老街巷,一大片“阡陌纵横”的老城区,留下了老厦门人太多的记忆。

海西晨报报道 2004年,我完全放弃了奋斗一生的事业,开始了职业摄影生涯,把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拍摄这些大街小巷、人文建筑上……

厦门老城区,只占厦门岛十几分之一的区域内,纵横交织着282条道路和街、巷。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有15条街巷一点不留痕迹地被完全拆除,也有一些道路和街巷被部分拆除,有些道路像鹭江道、厦禾路、公园东路、同安路、镇海路被改造成了城市主干道甚至是城市快速公交专线,大部分老城区却奇迹般地被保存下来了……

整整8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我都经常扛着沉重的设备,无数次地行走在大街小巷拍摄,这里有我33年来都一直经常买海鲜的营平市场、有我33年前就曾经光顾的国营绿岛饭店、有我32年前住过的房子,大同路第二百货商店至今还在卖着针线和回力球鞋、清晨拍照我会去28年前第一次去过的沙茶面店或者42年前就去过的“黄则和”吃早饭。

拍摄老城区,仿佛从时空隧道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小巷深深,房屋依旧,人还是那么亲切,茶还是那么香醇,8年的拍摄,感受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感受着小巷的缓慢细微变化:铝合金窗、电动自行车、成人用品店、石板路改成了柏油水泥路……小巷变化最大的是人的心态:因为我拍照时随身都携带着GPS定位器、地图、笔记本等工具,很多人都以为我是规划测量人员,都会问:“这里什么时候拆迁?最好是就地拆迁。”这里的人们在坚守着慢生活的同时,为了不被边缘化,急切地想融入城市化的进程,想“进城”走共同富裕的路。也经常见到一些离开小巷搬进高楼大厦里的人,他们常回到小巷里,吃点传统小吃或者买些地摊上的小鱼小虾。他们和还居住在小巷里的人一样,老厦门文化的精髓更是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灵魂。慢慢地我读懂他们了:现代城市生活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是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愿望!我想,实现这种愿望也是我的拍摄目的。

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又再次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创作,我有意识地安排自己进入厦门老城区小街小巷的“场景再现”之中,“再现”了我自导自拍的生活工作场景,这让我有一种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感觉。各种手工作坊、挑担沿街叫卖声、只有两三张桌子的传统小吃店、街边五花八门的地摊、街头巷尾的小佛龛。“我”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读起来备感老厦门文化的亲切,更加感受到小巷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相比有着巨大差距。这一系列创作方式既表达了一种诉求,也表达了对过去自己艺术行为的批判。

阮晓榕,职业艺术家。1954年出生于军人家庭。1970年开始拍照,2004年弃商从事职业摄影创作,专门关注和拍摄鼓浪屿和厦门老城区。2005年开始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鼓浪屿和厦门老城区,并将鼓浪屿、厦门老城区作为终生拍摄题材。

摄影作品系列曾应邀在平遥摄影节、大理摄影艺术节、凤凰摄影双年展、厦门美术馆、北京798艺术区、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欧洲布鲁塞尔美术中心、台北林家花园等展出。

(阮晓榕 文/图)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