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地区相比,南京补课学生的面更广更大。这是南京学生身体素质在全省排名倒数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说。
到2012年,江苏省的这一做法已经实行了5年,从测试的结果看,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东南大学对本校全国各地生源的大一新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江苏省生源的学生体质状况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但该校体育部主任蔡晓波认为,在过重的课业负担、补习风潮、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等的围攻下,单靠这种倒逼机制,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要让这种倒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上进行细枝末节的完善与改进恐怕收效不大,而要在关联命题上做文章。有专家提出,既然应试和体育锻炼始终在抢夺学生的时间,不如换一种思路,将体育也纳入应试的范围。
实际上,很多地方将体育纳入中考,对于促使初中学校重视体育工作、重视学生体质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全省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表明,初三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年级。但要将体育纳入高考,目前看来仍是困难重重。采访中,有专家表示,仅靠毕业时体育考试的临门一脚很难反映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而通过体质监测的方式则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点,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尽管关山万重,一些小范围的实验已经悄然进行,比如一些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已经将体质测试纳入其中。
往上走,高校里学生体质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等认为,高校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测试体系,跟踪监测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体质状况,可以考虑将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纳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定大学生毕业体能合格标准,使大学生始终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加强体育锻炼。
近日,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体育总局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体系。报告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适时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江苏省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借鉴江苏省的经验,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大一新生身体素质也进行了测试。
2012届大运会“校长杯”评审规则的修改,也体现了这一导向。始于1988年的“校长杯”,从本届开始增至40个获奖名额,评选方式也作了改变。大运会竞赛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只占总分的70%,参加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高校教师获奖成绩占总分的10%,学校体育工作成绩占总分的20%。此举是为了鼓励高校不仅做好竞技体育工作,也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如果体育进入高考,如果所有自主招生的学校都像清华大学一样进行体质测试,如果大学生体质状况进入本科高校教学评估,如果全社会都意识到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严重性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或许,就用不着江苏省这样的倒逼机制了。(实习生刘博智 记者 李小伟 汪瑞林)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1-07高校须采取强力措施提升学生体质
- 2013-01-07学生体质排名别总是“缺啥补啥”
- 2013-01-07学生体质下降,责任在谁?
- 2013-01-07新华网评:对学生体质排名能“治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