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慈父3年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http://wmf.fjsen.com 2012-10-26 08:54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湖北慈父书写“拇指上的父爱”

10万字短信“陪读”儿子异地上学3年

——慈父手机短信摘录

长江日报讯(记者朱建华整理) 儿子从孝感市云梦县考入华中师大一附中读高中,他每天发手机短信与儿子交流。3年里,他累计发短信10万字,平均每天发送近70字;儿子今秋上大学后,他整理出这些短信发到了网上。他就是云梦县网友“黑皮蔓”,是当地一位郑姓公务员。他的“拇指上的父爱”感动了众多网友。

昨日,“黑皮蔓”的《华师一,你再与我无关》主题帖,点击超过7.8万人次,跟帖800多条。“佩服楼主的父爱”、“没有几个毛头小伙子受得了10万字的关怀”、“我们夫妻与楼主相比,差太远了”……多名家长留言说。

从儿子上高中首日起每天发短信

从儿子2009年到武汉上高中第一天起,老郑每天给孩子发短信。短信内容包罗万象,既有文学典故,也有家长里短。每条末尾还附了天气预报,“这是为了提醒孩子明天该穿什么衣服”。

这10万字手机短信,老郑前后敲打了两遍:第一遍是用拇指按下,用手机发给儿子;第二遍是手机信息储量接近上限时,他再从手机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抄”到电脑上。

老郑用的是“老古董”手机。他不知道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直接转移信息,“要是能直接像U盘那样转移信息该多好”。

已在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大一的小郑回忆,3年前刚到武汉上学时,“自己非常不适应”。后来,父亲的短信渐渐让他在外感受到家的温暖。

老郑说:“孩子基本上不会回复我的短信。有一次,我发了一个当地的方言典故,他看后回了两个字——‘何解’。”

儿子上大学后,老郑把每天一条短信改为每周一次。

“我很习惯,不知他大学过得咋样?”老郑说。远在北京的小郑认为,父亲的每条短信都很用心。“如果我不让他发短信,会伤害他”。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