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走整座古厝费时费力(铸品供图)
东南早报讯(记者 王琼瑜文/图)因收藏的宝贝多,9月21日,央视《寻宝》栏目组首次走进厦门集美时,专家组特地到当地人孙吉志的农庄中寻宝。今年33岁的孙吉志,虽然中专读的是农用机械专业,但他真正爱好的却是各式各样的收藏。如今,他开始收藏古宅。
儿时在古厝中的生活让孙吉志一直有着老宅情结,眼看着越来越多的古厝或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或因城镇改造而逐渐消失,他心中的老宅情结越发强烈起来。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古厝整体买下,异地重建。
因老宅情结 购买古厝异地重建
据孙吉志团队中的设计总监李强介绍,新建一座大厝,每平方米的成本约为1.5万元,而重建“修旧如旧”的成本则是新建的3倍。也就是说,将一座约260平方米的古厝拆卸后,异地重建的成本高达1170万元。
这么高的成本,孙吉志为何还是决定买古厝呢?孙吉志说,他有老宅情结,“小时候住的大厝宽敞,一出门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现在的商品房,四四方方,没人情味,有人甚至连邻居都不认识!”逐渐消失的老宅坚定了他的购买念头。真正收购时,也有商业考虑,日后如果能发展成旅游景区,这样不仅能保留闽南建筑,还能传播闽南文化,他的收藏也将得以继续。“古厝保持原貌,大家可以来参观,甚至住在里面。我们进行日常的维护,尽量保留其原貌,让子子孙孙都能知道我们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到目前为止,孙吉志在古厝上的投入为40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是从物流等生意场上赚来的。
找到合适的 说服主人卖掉老宅
目前,孙吉志看中4座古厝,其中2座已拆回,正在重建中;1座谈妥,下个月开始拆回;另1座则还处在商谈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古厝都能被他选中。“最重要的,它必须是标准的、传统的闽南建筑,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保存必须完整。”因为目前闽南建筑还不算稀少,但保留完整的大厝却是少之又少。
拆回来的构件如果有损坏,孙吉志会先进行修复。
找到合适的古厝,接下来孙吉志需要说服主人将房子卖给自己。所有人都不愿意卖祖业,但现实的种种原因让他们不得不重新作出选择。有的因修路,不得不拆;有的因年久失修,不拆就成危房。“我保证,我会尽可能地保留古厝的原貌,让重建后的古厝和现在一模一样!”为了让主人相信自己,孙吉志总是几番上门劝说,最终用诚意打动这些主人。
购买角美的一座将军府时,除了神龛,主人已答应将古厝卖给孙吉志。“如果要保留完整的古厝,怎么能让神龛和大厝分离呢?”又是一番长时间的劝说,最终,孙吉志说服了这家人,但为此多付出10多万元,总共花了约33万元购买了这座将军府。
谈妥后,付了定金,接下来才是拆走大厝重建。
拆走整座房 每片瓦都测量复核
拆回整座大厝大致分为测量、复核、拆卸、运回四步。李强说:“这四个步骤看似简单,但要保证重建后的古厝维持原貌,就不简单了。”
测量:每个构件都编号
设计师要测量古厝的尺寸,并将每个角落用照相机拍下来;接着给每一个构件进行编号、注明,甚至每一片瓦片都要分别编号。一座约260平方米的宅子就有1.6万个构件;编号后,设计师们开始画图纸。260平方米的宅子需要画近200张各式的图纸。
除了水泥和沙,异地重建用的所有材料都是一件件从所购买的古厝拆卸搬回的。
复核:有点差异就修改
画完图纸后,需要进行现场复核,如果复核中发现图纸中的哪个造型和实物不一致,图纸一定要修改。直到确认所有的图纸都准确无误后,前期准备工作才算结束,而这个过程大致需要7天的时间。
拆卸:破损的登记在册
拆卸从最高处的瓦片开始。每一件破损厉害的构件都会被登记在册,以便日后用近似的古构件弥补空缺。“我不会用新的材料来弥补,所有的构件都必须是古早的。”这就意味着,也许孙吉志买了5座古厝,但他只能重建起3座完整的宅子。一座约260平方米的宅子,30个工人需要花1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的拆卸工作。30人当中,有约10名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降低拆卸对原貌的破坏。
运回:可装满30多车
屋内,正拆拆挖挖;屋外,农用车时刻准备着。虽然每辆农用车的装载量是6吨,但一座古厝可以装满30多车。将所有构件运回,需花3—7天的时间。运回后,保管就成了孙吉志最操心的事了。为了防盗,农庄24小时都要有保安轮流看管。
■链接
闽南古厝:
有人想带座回哈尔滨
孙吉志将厦门的古厝拆了,重建在厦门。与此同时,有人想将闽南的古厝拆了,建在异乡。1968年出生的曲先生是哈尔滨人。来厦门谈生意的他,无意中看到了闽南古厝,一下子便被这极具特色的建筑吸引了,打算买一座带回哈尔滨。本来他对角美的将军府很感兴趣,无奈被孙吉志抢先了;此外,从厦门到哈尔滨的长途运输也成了曲先生买古厝的一大“绊脚石”。据李强介绍,他的一个云南朋友,也正在筹措购买闽南古厝。
荫余堂:
移居美国的徽派建筑
1800年前后,一名黄姓的徽州商人在家乡盖了一座宅院,取名为“荫余堂”。1996年,荫余堂的后代回乡扫墓,决定把这座已无人居住的老屋卖掉;1997年,通过一项中美文化交流项目,荫余堂去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塞勒姆市的碧波地博物馆,不再是那座疏于维护而日渐衰败的老屋,而变成了一件被工匠们精心修复的珍贵艺术品。
莲塘别墅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大范围的修葺
为保住那些即将消失的闽南古厝,集美收藏者孙吉志将一座座老房子整体买下,异地重建。记者从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著名文史专家龚洁那里了解到,从整体上来说,目前厦门的古厝保护工作做得不错,特别是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闽南古厝的保护依旧刻不容缓,尤其是那些还没被评上保护单位却极具价值的闽南古厝。
■特写
莲塘别墅:
百年红砖厝 修缮费用高
莲塘别墅是1904-1906年,越南华侨陈炳猷在海沧兴建的一座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大宅子。它是目前厦门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家族建筑,集闽南红砖民居的装饰艺术于一身,2009年被评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莲塘别墅只住了11户20多口人。“住的都是老人,年轻人都搬出去住了。”对着空空的老宅子,陈氏子孙陈招扬说。
大门入口两侧墙壁的108块红砖,原本雕刻着108种不同的图案,如今多数的红砖已面目全非;祖祠门前是大片荒草地,“这里原来是唱戏、放电影的地方,现在也荒废了”,陈招扬的发小张国智说,当年的莲塘别墅是远近有名的热闹地。而且因屋子老旧,有人甚至拆了部分古厝,建起了砖房洋楼,直接破坏了莲塘别墅的整体性。
在陈招扬的记忆中,莲塘别墅只在上世纪80年代时有过一次大范围的修葺,数万元的修葺费用,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今,维修古宅的成本,已不是任何一个陈家后代可以独立承担的。
蒋厝卢厝:
老宅传佳话 遭窃很受伤
乾隆末年,蒋紫亭在鸿山南麓建了一座两落红砖大厝,后来,这座宅子被子孙继续扩建,最终形成完整的格局,成为当时厦门岛上最宏伟的红砖大厝。旅菲华侨卢安邦听闻蒋厝有女初长成,便托人前去为自己的儿子说亲。可蒋老爷发话“除非卢家建起比我蒋家还要漂亮的新厝”。于是,卢安邦邀请名师设计,在蒋厝对面选定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坡地,大兴土木。3年后,囊括了闽南民居大多雕饰手法的大厝落成。蒋老爷践约,将千金嫁到卢厝,留下一段传颂至今的佳话。
今春一夜之间,蒋厝6扇雕花窗户不翼而飞。
可如今,除了自然老化,遭盗窃恐怕成了古厝面临的最直接的破坏。三四年前,蒋厝就曾被盗过;今年春季的一个夜晚,小偷又一次光顾它。蒋氏后人蒋邦辉说,这回大门上的6扇雕花大窗都被偷走,院子里一张石桌也被抬走。建造更精美的卢厝也是难逃贼手,2002年的一个深夜,小偷卸走了它的两扇大门。
因屡屡遭贼,尚未被评上保护单位的蒋厝大门已被子孙用铁门封了起来;有的庭院已被改造成厨房、卫生间,镶嵌进现代的瓷砖、水泥、防盗门等;由于年久失修,漏雨严重,有的甚至已不能拆补,红瓦顶被白色的瓦楞瓦所替代。
同样的情况也在卢厝出现,“很多东西坏了再也修不回来了”,望着古厝风化严重的雕花墙壁,卢家第5代子孙卢伟麒说,卢厝是仿北京四合院建造的砖木结构建筑,“木头都连在一起,拆这边就动到那边”,因此修缮难度特别高。
■措施
政府民间 双管齐下护古厝
如何让闽南古厝恢复往昔美丽?据了解,厦门走出了两条路:一条是政府主导,多项文物保护措施同时落实;一条是民间投资,商业化开发。
卢厝墙壁风化严重
每年厦门都会依据具体情况安排资金,抢救维修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依据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同特质,有关部门会编制出具体的保护规划,让具体的文物保护有据可依;此外,开展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录入也是文物保护措施之一。
除去古厝主人日常的维修,民间对闽南古厝的保护主要以商业开发为主。鼓浪屿家庭旅馆、曾厝垵宗祠中的咖啡屋便是典型,如今,厦门已有多处古厝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
■建议
屋主:综合开发成旅游资源
卢伟麒有个美好的设想。他设想着,政府能在卢厝门口建一个主题公园,公园后紧接着卢家古厝,古厝后则是已有的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大家可以在这里泡泡茶、听听南音,既保护了闽南建筑,也开发利用了古厝,维护资金也就得到了解决”。
专家:商业开发应结合文化
面对众多的闽南建筑,龚洁认为,保护的重点是那些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历史价值的闽南古厝,“即使我们一时没有足够的条件保护它们,也请搁置争议,不要拆!”
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认为,商业开发也是古厝保护的一种方法,但应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让众人在古厝中享受悠闲时,也能学习当地的文化,从而使得闽南文化得以传播。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10-17为保护漳港海蚌 使用出租、买卖标志将被查处
- 2012-10-09八旬"非遗"传承人24年保护畲族小说歌:不言悔
- 2012-09-24山清水秀 富民强省 福建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 2012-09-18南靖和溪退休老人游国才:牛头山上保护抗战遗迹
- 2012-09-14胡卫清:人民的保护神
- 2012-09-13武夷山:获赠500万捐助用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
- 2012-09-10为保护失火厂房设备英勇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