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轶闻 > 正文
八旬"非遗"传承人24年保护畲族小说歌:不言悔
http://wmf.fjsen.com 2012-10-09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新闻网讯 80岁的钟昌尧最近心老悬着:经过近4年收集整理,一本300多万字的畲族歌言集等着出版,却苦于没有经费。

钟昌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的传承人。1932年,他出生于畲族小说歌发源地——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清末民初,村里出了首创畲族小说歌的“畲族歌王”钟学吉,白露坑由此声名远播。

在白露坑村里,很多人家都藏有自己的歌本,平时上山砍柴,下田耕作,都会扯开喉咙练上几嗓子;年轻人聚会,谈情说爱,更少不了以歌传情。到了畲家节庆日,各地畲歌能手还会齐聚村中,对歌、盘歌。

中新社记者近日走进钟昌尧家,正逢钟老正在帮朋友修改手抄歌本。“高山击水流落前,看见潭底鱼串磊,壬戌葵亥海大水,九州路头会着妹……”他边改边哼唱了起来。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钟昌尧一直致力于畲族歌言的搜集、整理与传承。1981年退休后,钟昌尧回到家乡,却发现畲家年轻人连“畲话”都不会讲,更不用说唱畲歌了。

“抢救失散民间的畲歌,刻不容缓。”1989年,57岁的钟昌尧开始自费搜集整理畲族歌言。自此24年间,他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一本一本搜集失散的畲族歌言,逐字逐句整理各地的畲歌。

1991年寒冬,钟昌尧听说霞浦县盐田乡兰头村一户人家歌本很多,随即赶了过去,但遭到主人的拒绝。“人家不肯借,没办法,当晚我就留宿他家,通宵加班,抄下了5000多字。”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