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从“让座风波”说到“社会公德”
http://wmf.fjsen.com 2012-08-28 16:51  汪金友 来源:长沙市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杭州的一个小伙子,因为在公共汽车上没有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而被这个妇女的丈夫连扇了5个耳光。为此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不让座不对,有的说打人不对,也有的说旁观不语不对。但无论如何,这种事情的发生,都是人际关系的悲哀,也是社会公德的倒错。

去年,杭州出了“最美妈妈”吴菊萍;今年,杭州又出了“最美司机”吴斌。这两个“最美”的典型,不仅感动了杭州,而且感动了全中国。为此,我曾经天真地想,可爱的杭州人,真的有爱心、有品位、有道德。

万万没有想到,同样是杭州人,竟然不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而且不让座的是一个小伙子,就坐在公交车明确标注的“照顾专座”上。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辆K192路公交车,接连广播了4遍:“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但坐在“照顾专座“的小伙子不让座,其他人也不让座。一车人,都像聋子和哑巴一样,任凭抱婴儿的妇女站在那里晃来晃去。可能也正是这种冷漠的气氛,点燃了那位丈夫的怒火。因此当没让座的小伙抬头看他时,他再也怒不可遏。随着一声:“看什么看?”接着就是5个耳光。把小伙子打得眼镜碎飞、鼻血横流。

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它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得到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共识和公认。要求这个社会的每个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都应当遵循这个行为规则。

但杭州的“让座风波”,告诉我们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拥有和张扬社会公德,不等于每个人都遵守社会公德。平日说起话来。谁都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讲道德,谁都觉得自己有道德。你如果说谁“没道德”,他肯定跟你急。但一到了具体事上,尤其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一些人便强化了自我,忘记了道德。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