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如何破解阶层之谜?
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部委工作,1987年起开创公司开始自己的房地产生涯。1995年,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京城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近年潘氏夫妇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在许多中国人眼里,老潘的人生履历就是一个出身西部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如何坚持梦想,展现商业才能与进取精神,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最终跻身时代前沿的成功故事。
这种社会身份跃升,在西方至少需要三代人的经历。
务实的新舵手深知民众在期待什么,高瞻远瞩地把手一挥“富起来!”,于是10亿人民开始了新财富路上的长征。中国三十年,西方三百年。中国浓缩了的社会进程在潘石屹身上有了集中体现,从农民、职员、经理再到老板。
在社会阶层阶梯中“向上爬”是社会的主命题。中国不乏从底层到金字塔尖的例子,实现个人身份的三级跳。职业的高级化仍将是未来中国的社会趋势。据专家称,中产阶层的比率未来每年将增加1%。伴随大量农民进城,农民数量将从70%减少到30%。
上行社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愿景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缺乏改革初期的活力,集中表现在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代际传递现象,富者弥富,穷者弥穷,社会流动的障碍依然横贯在户口、教育、就业、升职等各个方面。
《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表明的中国的十大阶层是这样的: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所占的比例约为2.1%)
2.经理人员阶层(“老总”,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老板”,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比例约为5.1%)
5.办事人员阶层(比例约为4.8%)
6.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为4.2%)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约为12%)
8.产业工人阶层(比例为22.6%)
9.农业劳动者阶层(比例从1978年的70%以上减少为1999年的44%)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所谓“盲流”,比例约为3.1%)
如果一个社会板结,必定缺乏活力,社会学家设计的“橄榄形”中产社会就不能实现。
在一个上行社会中,人们安然分享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红利。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建立在公平性原则之上,即每个人都有公平的上行机会和通道。人人都有上升空间。
但当今正是“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中国不再封闭。在新的清明上河图上,新富阶层是迎接全球化的第一方阵,中国的致富大军应以此雁行方阵前行。如此,人人有奔头的社会才是良性运转的社会,才会有更多“潘石屹”涌现出来。 (文/肖锋)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28第六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举行
- 2011-09-28国学不能倾向一家之言 “中国”溯源
- 2011-09-28“中国”溯源:“中”原来的意思是一面旗帜
- 2011-09-2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秋令营在我省开营
- 2011-09-28中国大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让学生学到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