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中国”溯源:“中”原来的意思是一面旗帜
http://wmf.fjsen.com 2011-09-28 15:39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天“中国”的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历史上,这个词的含义是逐步变化的。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证据,是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铭文,其中已经出现了“中国”两字。铭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这一带以后,在祭天的时候说,我现在开始拥有中国了。其他的文献在提到周武王的时候也载有这件事,所以证明“中国”这个词的出现到现在至少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一些著作如《书经》、《诗经》中也有“中国”这个词。

  这个“中国”与今天的中国是否一样呢?实际上相差很大。 “国”开始的意思就是一个城、一个邦或者一个邑。住在里面的叫“国人”,住在外面的就是“郊人”。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很多的国,一般就称为万国,比如说“万国来朝”,比如大禹会诸侯,应召而来的有“万国”。当然并不一定真的有一万个,可能几千个,总之是相当多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名字可考的国还有好几千个。又比如讲到周武王伐纣,“诸侯八百”都来响应,也说明当时国很多。但经过长期兼并和淘汰,到战国后期,就号称“七雄”,实际上还剩下几个小的诸侯国,但加在一起不会超过20个。所以一开始国的概念很小。

  “中”原来的意思是一面旗帜。最早的“中”字的右边还有几横,表示旗上飘扬的流苏须。但这个旗帜不是随便放的,商代人一般放在兵营或者什么地方的中间,这个旗帜一插,大家就聚集在它的周围。所以这个字就演变为中间、中心、中央的意思。这两个字合起来,“中国”,就是在万国中处于中间的国、中央的国、最重要的国。由此延伸出来,在地域上就是中原,就是一大片平原或者一大片地域中间的地方。这是“中国”的本义。既然如此,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覆盖我们今天整个国家,甚至到清朝的时候,有的时候“中国”这个词也没有包括我们这个国家的全部。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