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一个【中国控】15年来的15个提问
http://wmf.fjsen.com 2011-09-29 17:03  杨锦麟 来源:新周刊    我来说两句

  任学安:中国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公司的力量》总导演,生于1968年

  面对“中国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什么都不缺,但好像又什么都缺。

  你说我们缺什么?大国的地位、民族的自信心、国家富裕的程度,甚至法律的完备……宏观上我们确实什么都不缺。从总体数量上讲,我们已达到一个前人从未达到的“不缺”的程度——科研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建设、社会发育的方向、市场经济法规的建立,什么都有。但仔细再想,尤其是从你提问的“缺什么”的角度去想,又觉得什么都缺。我们经常感到我们缺司法的公正、缺对社会秩序基本的遵从、缺社会的诚信、缺财富的均衡度……说得再具体些,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听证会制度、完善的交通法规、城建规划体系,很多方面,我们全有这样的“表”,但未完全实现那样的“里”。

  另外,网络时代的社会是个显微镜和放大器。不能只从宏观上看,还要更多从微观去感受。因为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最大的苦难。它有时可能是这个社会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事件,但在讲求“以人为本”的今天,每一个人的真实生活感受在网络时代就会成为整体社会的集体感受。因此,当上述所谓的“不缺”,比照到不同阶层、分配到不同社会群体身上时,经常就会发现较为严重的“缺”和一种普遍的“缺”。

  这种什么都不“缺”,但又什么都“缺”的状态,表明今天中国社会已进入复杂多元的深度转型期。你可以说因为它太大、因为它人口太多、因为它历史包袱太沉重、因为它社会转型太过艰难……但充斥在你眼前的是好的坏的同时并存、喜欢的不喜欢的杂糅交织。当整体社会迈入现代化门槛时,无数传统的东西亟待解决。过去老讲“光怪陆离”,一直对这个词没有切身感受,现在你认真观察当下出现的各种美好与肮脏混杂的现象,真的可以知道光怪陆离是何种景象!

  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但问题是,当你用13亿人这个概念来衡量、用每一个公民的感受来衡量时,你会发现——我们不能说是“小”,而是不完美、不完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真正让每一个民众都能享受到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应有的权利、责任、义务以及幸福感。从这个角度来讲,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中国的地缘、中国的人口等等各方面情况,使我们离一个强大的大国、离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大国、离一个让每个老百姓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大国公民的大国,以及离一个受到世界人民普遍尊重的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路是什么呢?就是整个国家从每一个方面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管理秩序的现代化、官员行为的现代化、法治精神的现代化、文化教育的现代化、人文精神的现代化。 (采访/张凌凌)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