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何发现城市魅力?
中央商务区必有步行街,步行街必有色调鲜艳的欧式建筑,视线内必有一间麦当劳。古迹附近必有文化街,文化街必有油漆未干的中式建筑,视线内必有卖香肠的摊位。高级商场外必有咖啡馆,酒吧街外必有烧烤档,新商务区必有扎堆的玻璃幕墙摩天大厦,艺术区必由工厂改建,创意园区必须永远都在郊外……是为千城一面的中国城市印象。当城市失去了想象力,也失去了个性、气质与生命力。
库哈斯提出过“广谱城市”这个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正变得毫无特征。其中,他是这样调侃中国的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0倍。” 新加坡的国际演艺协会主席本森?潘传顺也描述过这种现象:“我们的城市就是我们自己的家,而不应很容易就被另一个城市同化。如果大家都变得一模一样,那将是一个悲惨世界。”
城市个性也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中国的城市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城市CEO终于明白,城市个性也是一种软实力,正如人们通过街头乐团认识维也纳,通过保持完好英伦范儿的老城区认识伦敦,通过休闲与田园认识“第四城”成都。中国的城市,正在通过展会、建筑设计、电影植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兴建地标、改名、选拔形象代言人、选美、自我命名××之都、征集城市口号等方式,以图重新确立自我特征,去发掘吸引投资者、人才、游客的城市吸引力。
从历史、文化、景点、民俗、企业、品牌、建筑、美食到关于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到诸如爱情斑马线这样的城市细节,构成了一个城市的魅力指数。但要找回城市魅力,关键词却是城市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一个城市或是一个国家,最终能不能现代化,除了GDP以外,最重要的还得看文化的品位、文化的能量。
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亦是急之国的进程。尽管城市的外表迅速被改变,要发掘城市的内涵却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拥有城市文化,要先找到市民的文化。香港要在西九龙建设世界级艺术区,却遭遇了12年口水拉锯战。政府期待打造艺术馆吸引游客,但文化界认为应多花资源在培育本土文化上。台湾地区提出“文化就在巷子里”,一年有最顶尖的文艺团体在社区做100场到150场的演出——城市文化,最终还需在街巷孕育;城市气质,其实就是本土化的气质;城市魅力,最终还应取之于市民。 (文/文尔达)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28第六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举行
- 2011-09-28国学不能倾向一家之言 “中国”溯源
- 2011-09-28“中国”溯源:“中”原来的意思是一面旗帜
- 2011-09-28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秋令营在我省开营
- 2011-09-28中国大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让学生学到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