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社会信任的败坏始于“矢口否认”
http://wmf.fjsen.com 2011-09-08 11:05   来源:光明网    我来说两句

  对“不实报道”,否认;对已然发生的事件,否认不了事实,那就找出最无关痛痒、最无涉违法违纪、最能博得人们谅解的理由……这种“解脱”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模式。也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中,诞生了无数令人匪夷所思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奇迹。也正是这样的奇迹,动摇了人们生存所赖以凭籍的常识,消泯了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

  这里,不是说一经传播的消息,就一定是真实的信息。常识在于,一个事情的有无,怎么也要花上一点时间调查,不是今天被曝光,第二天甚至当天就可以否认的事;一个事件的调查,无论如何得排除与此事有关联者的参与,在此,关联者是被调查的对象,而非调查者。以此常识来看上述“否认”,许多“否认”根本就是在自说自话。

  在“否认”结论的背后,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关联者”无所不在。一些本应在调查中充任独立调查者或中立裁判者的政府部门,实际上却是早早已经“上场比赛”的一方或者一方的拥趸。一些部门越权行政,超职能行政,或者是该作为不作为,该履责不履责,一旦有事情出现,左右也是干系难脱,索性再利用调查或“裁判”的角色,一口否认,一了百了,由此省却问责追责的诸多麻烦。

  人们生存于世,其行为以及对行为的预期和判断,依靠最多的是常识。奇迹固然有,常识也定夺不了“神迹”。不过,对违背认知常识、违反行为逻辑的“否认”,人们心里的回应,大多也还是“否认”。否认对否认,社会的信任基础就败坏于此。 (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