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上述创新特点,第三方评估报告认为:“民乐村的生计发展项目试图探索一种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希望在提高村庄经济水平的同时,增强村民的参与、管理、合作、经营能力。在通过试水合作社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培养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所以虽然由于合作社目前的经营状态,中国扶贫基金会驻村代表暂时还没有离开,但是这种建立——扶助——脱离的救灾扶贫模式很值得村庄社区发展工作者学习。”
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作为支援灾区建设的另一个生计发展项目,同样进行了形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新。灾后重建阶段初期,农户的第一需求是重建永久性住房,但除了政府的贴息贷款、补贴、其他公益慈善机构的善款外,不少村民建房资金还面临很大缺口。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地震灾区四川绵竹市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探索灾后重建小额信贷模式。这是继该组织常年小组贷款基础上开发的个人贷款产品。个人贷款分为安居贷款和创业贷款两类。前者住要用于重建住房,每户最高可贷2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2年;后者主要用于产业恢复,每户最高贷款5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也是2年。
在金融服务的创新上,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小额信贷的所有存贷款业务均可由信贷员上门服务,业务处理速度也很快,在当地体现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不仅如此,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项目还在金融服务之外,提供公益服务,即,除个人贷款业务以外,还开展医疗服务,发放种养殖、进城务工书籍,免费进行电脑培训等公益项目,这成为公益组织运作的金融项目的创新和特色。
除了上述两个项目,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品牌项目之一的“爱心包裹”项目,在2009年4月启动,截至2010年底,共为四川地震灾区累计募捐1.3854亿元;“捐一元 献爱心”营养餐项目以每人一元捐款的方式在2008、2009年累计募捐到1029万元,为灾区15000人次的学生提供了130多万份营养餐。上述项目的良好执行践行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倡导的“全民公益”理念,成为近年公益领域中运作良好、社会影响大的品牌公益项目。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5-11【汶川地震三周年】微笑的“中国娃娃”
- 2011-05-11汶川地震三周年:北川民众祭奠亲人
- 2011-05-09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彰显伟大力量
- 2011-04-27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首重民生 “最满意的是群众”
- 2011-04-20记者手记:汶川地震3周年极重灾区青川走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