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记者手记:汶川地震3周年极重灾区青川走访记
http://wmf.fjsen.com 2011-04-20 08:53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余晓洁、姚素敏、黄毅)3年前,五月国之殇,记忆中不可碰触的痛。

又一个春天,轻轻地,再一次呼吸这片埋藏着巨大伤痛的土地,满眼温暖的新生无数次撞击我们的心。

幸存者安居在“青瓦、白墙、人字顶”的川北新民居里;东河口遗址公园“菊花男”何先通执著地守着在遇难者名单墙上化作永恒的亲人;曾经天崩地裂的深山大沟里,川浙人民建起“最安全的学校”“最现代的医院”;“枣树精神”的创始人石光武当爷爷了,“地震宝贝”张震安满地跑了,“举牌娃娃”徐广顺利进入中学……

小桥流水有人家

“各位女记者,拿起你们的相机,拍下右手边青川最后一片板房。”17日,中国记协和四川省广元市妇联组织“百名女记者灾后重建广元行”行至青川庄子坪,特邀向导、青川县委常委彭仕扬提醒大家。

过去3年里,蓝色的民政帐篷、白墙蓝顶的板房曾是青川25万受灾群众的临时家园。“板房挤是挤,夏天热得很,但灾难中聚在一起的乡亲心贴得更近了。以前家家各过各的,现在经常串个门,吃饭时互相端碗菜,好亲哦。”东河口村三元坝社失地群众安置点59岁的村妇何启莲说。

政府补助2万元、贷款3万元,何启莲一家5口2010年8月搬进了新居——青瓦、白墙、人字顶,木栏、花窗、踢脚线,穿斗结构青瓦房。孩子们在家门口的漫步器、扭腰器等以前城里社区里才有的运动器械上“耍”。“这两年重建项目多,可以就地打工。现在广元在建产业园,青川也大力发展旅游、食用菌种植、生猪土鸡养殖。以后的生活还是有盼头。”老伴何元杰说。

离安置点不到300米就是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石、十字架形的穿斗挑梁居民遗址、大爱崛起碑无声地诉说着3年前的那场灾难——这里是汶川地震在青川最大的爆发点,大山被辟成两半,一半残留,一半成了人们脚下110米深的废墟。“我要守着我的老婆子,卖菊花,搞卫生,把在成都读书的儿子供出来,把失去父母的侄儿带大。”震后一直守护遗址的何先通照旧每天给逝去的亲人扫墓。每次凝望遇难者名单墙上那些熟悉的名字,老何的双眼都噙着泪水。

这两年老何最大的变化是不用住棚棚了,而是有了一栋100多平方米的新居。据彭仕扬介绍,到今年的5月12日,25万青川受灾群众基本都可以住进新居。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