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纪委负责人日前透露,将于年内开展公车专项治理,重点纠正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和违规换车、借车、购车、豪华装饰及公车私用等问题。几乎与此同时,广州市纪委主要领导也表示,将对全市公车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届时公车将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经批准非公务用车将采取有偿使用措施,拟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
公车腐败,群众深恶痛绝;公车治理,社会高度关注。近来包括北京、广州在内的一些城市,对整治公车腐败问题进行的种种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与鼓励。但是,这些尝试能否起到实质效果,能否根治公车腐败顽疾,能否消除群众心头疑虑,都还有待继续观察。
公车是公共资源,以公车私用为代表的公车腐败,违法违规,违背民众意愿,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侵占。公车治理的好坏,直观体现着一地党风廉政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关重大,小觑不得。
近年来,各地都尝试着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公车腐败。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采取权宜之计、折中之策,治理效果很难尽如人意。以广州来说,该市“拟对私用公车的公务员,按照每公里1.5~1.7元收费”,一改“严禁公车私用”的规定,这种过渡式的妥协策略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公车私用的收费比当地出租车价格要低得多,这是否有给公务员配备“廉价出租车”的嫌疑?在具体操作中,怎么区分公用还是私用,如何保证公开透明?还有,收费的相对廉价是否会导致公车借用泛滥,加重公共资源的损耗?诸如此类问题,值得细细琢磨、多多考量。
其实,根治公车腐败,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力求正本清源、不留隐患,而非盲目治标、浅尝辄止。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推进透明监管,统一预算,统一管理,将公车的数量、使用情况、折耗费用等公之于众。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鼓励群众举报,加大监督和处治力度。在有些国家,公车都采用醒目的便于识别的车牌,如公民发现私用,只需打电话举报就可获得一笔高额奖金。有了这个发动公民监督的机制,公车“私奔”就很难遁形了。这种监督方式,比安装卫星定位和识别系统更能节约资源,也更行之有效。
公车腐败满足的是个别人的私利和私欲,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信念和信任。因而眼下,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不断强化公车管理水平,培养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干部作风,是一项不容回避的课题。治理腐败,来不得半点折中和退让。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2-24“私用收费”恐与公车治理渐行渐远
- 2011-02-24收费公车,老百姓能享受否
- 2011-02-10公务车改革声明将公布 专家吁限制开公车上下班
- 2011-01-30公车用GPS监控,这个可以有!如何问责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