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越受嘲讽越显迫切
当13名美女在地铁“脱裤宣传环保”时,有人说:“不是宣传低碳而是宣扬低俗。”也有人说:“脱光更低碳。”不少人关注的焦点也没有落在环保上,而是美女的大腿上,这多少让人感觉到这次环保宣传的作用不佳,然而就此断定这种行为不妥,似乎还有些操之过急。毕竟,宣传效果还跟受众的水准有关,就如同人对牛弹琴一般,即便再好的琴师,也无可奈何。
今年1月10日,第9届“不穿裤子乘地铁”活动在16个国家举行,其中仅纽约的参加者就有约3000人。尽管这个活动本身没有目的、也没有意义,但并不意味着传入我国就不能灌注“中国元素”,将这样一件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事件与当前最热的低碳联系到一起,即便是一场秀,其本身也是涵盖创新意识和社会道义的。
一场“脱裤环保”的行为或许真的于环保而言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再没有用,也比坐在电脑面前冷嘲热讽要强很多。正如鲁迅所言,沉睡的屋子哪怕只唤醒一个人,也总比看不到希望好很多。在这件事情上,那就是对低碳意识的树立,对环保行为的宣传,或许很多人并不关注内涵,只关于情色,这也无妨,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环保或低碳的理念,她们的行为就有了社会价值,而这项活动即便没有任何社会影响,其依然有着积极意义,毕竟她们尝试去做了。
而如果你要么便是冷嘲热讽,要么就是看些情色细节,那只能说明你的麻木。或许你可以大言不惭地说,环保需要的是实际行动,可是光说谁不会啊,关键是你真的做了没有?和这13名美女相比,人家可是有“实际行动”了,哪怕不为人所理解,但不可否认她们的主动意识,试问,那些动辄便是讽刺的网友吗?你们真有行动吗?
13名美女的热闹开场,遭遇寂寞冷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中隐喻了我们面对环保、低碳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那就是环保是大家的事情,低碳也是大家的事情,具体到自身,似乎并没有意义和价值。这种行为越是受到嘲讽,越显得环保、低碳宣传与行为的迫切性。当别人从意识形态转变为一种超前的艺术行为,而在外国成为一种公民自觉意识时,我们大多数人却还在看笑话,看美腿,真不知道这些嘲讽的人为何不脸红?(龙敏飞)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7-22文化部门整治网络和手机淫秽及低俗信息获阶段性成果
- 2010-07-12对低俗营销行为当斩立决
- 2010-07-07被认为“低俗”的凤姐却说出了“社会低俗”
- 2010-07-01低俗电视节目应坚决叫停
- 2010-06-30他山之石可借鉴之处 ——美国如何监管电视低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