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官员“政绩焦虑症”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节庆活动过多过滥,所体现出来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折射出当地官员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
“许多地方政府举办节庆活动的初衷是通过政府办节、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方式,集政治、经贸、旅游、文化、 审美为一体,达到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张淑静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完全符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般运作规律。”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是正确的。文化对经济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优质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带来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经济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特殊存在,文化游走于经济活动内外,隐蔽地控制经济,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张淑静分析,然而,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节庆的政治、经济功能,恰恰淡化了其文化本质。有些根本就不适宜举办节庆,也要牵强附会地与节庆扯上边。于是,文化的平台搭起来了,官员也有了“政绩”,却并没有给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相反,造成的只是浪费。
据多位知情人透露,一些地方举办节庆过多过滥,不排除与有些地方官员的功利心态有关。“有些地方官员想以此捞取政治资本,为仕途升迁铺路。”李绍荣说。
“在有些地方,本来就缺少资源,要在短短的任期内出政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云南某县一位年轻官员私下向记者坦言,“只有弄出点‘动静’,让上级注意到,以后有晋升机会才能轮到自己。”
从地方官员的视角,要弄出“动静”,举办节庆活动是捷径。因为举办节庆活动大张旗鼓,不但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树立地方形象,而且领导也能出出风头,不但电视上有影,而且报纸上留名。
而事实上,在举办节庆期间,大小官员忙前忙后,还可借机与前来剪彩、祝贺、讲话的上级领导拉近关系。这时好好表现,在地方官员看来,比悄悄找到领导办公室“汇报”效果好。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5-31建设的是“政绩”,破坏的是“文物”
- 2010-04-14名人文化之争,学术应该走在政绩前面
- 2010-04-12“嫦娥究竟在哪儿奔月”虚无缥缈的政绩狂想
- 2010-03-26五星级公厕评选,炫耀了政绩丢失了民心
- 2010-03-15文化资金投入多少折射不同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