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该标准最快年底出台。起草标准的专家称,按照新标准,现在多数教师不合格。该标准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将转向“授人以渔”。
实际上,“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这三大原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多教师在大学课本中可能就已经学习到这样的教育理念。但正如素质教育在中国提了很多年,我们却仍然跳不出应试教育的窠臼一般,在实践中,这三大原则并没有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
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所谓的教育标准,除上所述之外,在强调教师的能动性方面,我们有“以教师为本”(相对于行政领导而言);在针对学生方面,我们的各种堪称完美的标准层出不穷,然而,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口号提了不少,教育现状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这和教育改革者“既有的思维模式”不无关系——这种改革思维模式,总是过于强调改造教师或学生,却有意无意忽略了行政领导对教师的强大制约作用。从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来看,起草专家指责目前教师存在三大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强调目前的教学偏重死记硬背。笔者不排除确实有一些不求上进的教师,但从深层次来看,单纯指责教师是不公平的,道理很简单,教学偏重死记硬背,原因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我们的高考制度。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和学生负担沉重,读书和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奢望。这点笔者有例为证:笔者中学时有一位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彼时也是热衷于教学创新,然而,最终他的这种创新精神还是被现实的教育环境所同化——学生成绩在学校领导眼中是第一位的,学生成绩不好,教师会面临领导的批评、待岗的威胁以及生存的压力。换句话说,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能培养出应试机器般的学生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才会名利双收。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28教育部拟出台教师教育标准 多数老师或不合格
- 2010-06-25福建省教育厅:学生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上路
- 2010-06-24君子爱分取之有道 教育若“爱”须走“正途”
- 2010-06-22南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