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明办 2010年4月15日
目 录
[一把手谈创建]
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
[专项活动]
——我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情况综述
[工作部署]
[经验做法]
[情况通报]
[情况交流]
[工作动态]
[简讯]
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着力"四个提高"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厦门市在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坚持扎根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注重创新、注重实效,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具体要做到"四个提高":
一、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针对今年发展形势复杂、困难巨大的新情况,着力在增强信心、提振士气,统一认识、凝聚合力上下功夫。要大力宣传我市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新精神、新风貌,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鼓足发展干劲。要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入阐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经济工作的思路、措施,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步调。要广泛开展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无业青年、下岗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促进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要加大对民生问题和社会建设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把宣传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交通设施等各项民生工程,进一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着力提高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水平。把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加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继续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岛外新城区规划,把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一并建设。继续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电视进万家等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等活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建立覆盖广泛、比较完备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更加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始终把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抓好"四个一批"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等阵地,宣扬文明理念,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更加重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继续加大旧村改造新村规划力度,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体制一体化,加快镇村垃圾清洁楼、公厕、保洁车等环卫设施建设,重视镇村环卫队伍和制度建设。加强城乡联动共建,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文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着力提高市民素质。把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着力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提高人上下功夫。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全市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各行各业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国情省情市情教育,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推进"八荣八耻"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持之以恒地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努力在全社会倡导树立道德新风。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信息的行为,加大整治互联网、手机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力度,优化网络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社会环境。要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继续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景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升素质。大力开展不文明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常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要把提高"新市民"素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四、着力提高创建实效。着力创新、着力实效,不断增强文明建设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实效。要强化责任、创新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加强协调,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分工》,切实把各自的职责履行到位。要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要适应新要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根据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发动群众,真抓实干。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多开辟群众便于接受的传播渠道,多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平台,把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不断吸引群众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立足基层、重心下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不断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干。要持之以恒、注重积累,一步一步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要狠抓整改,务求实效。对创建难点、重点问题,要以有效的机制和办法进行整改。要抓住一些突出的问题,一项一项地改,一项一项地整,把我们全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这座城市、这个环境建设得更加文明,更加便利。
(厦门市文明办)
缅怀先烈承遗志 建设海西谱新篇
——我省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情况综述
本刊讯 4月5日清明节前后,我省各地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在清明期间广泛开展缅怀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的通知》要求,以纪念革命先烈、缅怀先人先贤丰功伟绩为主题,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广泛开展清明民俗知识宣传和文明祭扫移风易俗活动,引导人们继承优良传统、珍惜美好生活、感恩他人和社会,倡导健康低碳生活新时尚,进一步丰富了清明的节日内涵,弘扬了民族传统,增进了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海西、奉献海西的热情。
1.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祭奠活动。围绕"缅怀先烈、传承文化、建设海西"实践主题,全省各市县区组织大规模群众性祭奠活动达1300多场次,共有40多万干部群众参加了祭扫烈士陵园公益活动。其中,福州、厦门、龙岩、漳州、泉州、三明、莆田7个设区市均组织党、政、军领导和在校师生、社区群众等各界代表到当地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千人大型群众性纪念活动,并号召干部群众继承先烈遗志,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厦门时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3月30日,省文明办与龙岩市文明办在上杭县联合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传古田会议薪火、创海西发展新业"主题系列活动,在闽西革命烈士博物馆举行祭奠仪式,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古田会议旧址,举办缅怀先烈文艺演出,省、市电视台及《闽西日报》等媒体作了重点宣传报道。龙岩市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充分利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邓子恢纪念馆、后田暴动馆、瞿秋白纪念碑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了千校万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三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入团入队宣誓、主题班队会、慰问军烈属、听老红军讲故事、当义务讲解员、唱红歌等活动,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先辈的奋斗史,牢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在红军长征出发地---宁化、建宁等县开展"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缅怀先烈"祭扫活动,组织老红军、老战士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讲述革命斗争历史,激励青少年珍惜美好生活,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将乐县组织200多名中小学生到龟山陵园祭扫"闽学鼻祖"---杨时之墓,为学生讲解乡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爱乡之情。漳州市县区组织广大群众到革命烈士遗址、纪念亭、纪念碑敬献了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心愿卡、千纸鹤等物品,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情。泉州、三明、莆田市组织干部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到市烈士陵园为先烈默哀、宣读祭文,参观图片展览,观看革命影片,以朴实、简约形式寄托哀思。通过开展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性纪念活动,营造了缅怀先烈、感恩亲情、继承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浓厚氛围。
2.开展经典诗歌诵读演唱活动。各地以中小学校为主,纷纷举办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在经典作品中受到感染,在洗礼中升华民族情感。4月2日,厦门市启动首届城市诵读节暨"清明诵---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市领导为全市130个全国阅读示范点授牌、赠送经典书籍,举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主题经典诵读活动,开展"革命传统代代传"主题诵读比赛、歌曲演唱会等活动,推动经典诵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三明市充分利用朱子文化、客家文化资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等地,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为主,共举办20多场诗文朗诵会、诗词歌会。广大师生在诵读经典作品中度过了有意义的清明节。龙岩市组织开展"五个一"红色系列经典阅读活动,广大学生通过推荐一本红色经典书籍、抄写一首革命诗词、举办一次革命故事演讲、学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写一篇红色经典读后感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革命光荣传统,弘扬了红色文化。漳州长泰县在城区各中学举办缅怀先烈大型诗歌朗诵会暨入团宣誓仪式,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泉州安溪县举办"感恩·亲情"诗文朗诵比赛,同时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前往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莫邪(《延安颂》作者)故居等地,开展红色之旅活动,通过文学采风、重温红色经典等方式感受经典魅力。催人奋进的红色经典文化、古韵悠远的清明诗词,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大力弘扬,广大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在品味经典、诵读诗词、抒发情怀中提高了对经典文化的认识,陶冶了道德情操。
3.开展节日民俗文化传承活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清明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开设专栏、专刊、专题宣传介绍我省清明节民俗,报道节日活动情况。4月12日,福州市在三山陵园举办"两岸同宗 五缘长续"---闽台清明同祭先祖主题活动。晋江市开办《我们的节日---春萌大地道清明》专题视频讲座,介绍清明节起源的故事、文化内涵及如何祭奠先烈、文明祭扫等知识。在晋江《经济日报》开设"闽南四句茶话社"专栏,发动群众用当地喜闻乐见的"闽南四句"形式讲述清明节话题。石狮市组织开展清明民俗文化表演、民间艺术展示、寻根祭祖活动,引导市民了解家族衍变历史、姓氏来历、祖辈传奇故事、家谱修编等文化知识。泉州市鲤城区在各校开展清明节专刊黑板报、手抄报、版报创作比赛,发动学生收集整理清明民俗知识和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明市制作播出"我们的节日·清明"公益广告,在各大主流媒体充分报道清明节活动,刊登和播报相关文稿、图片近100多篇(次)。永安市在青水乡举行大腔戏、青水山歌、打黑狮等民俗汇演活动。莆田市在《湄洲日报》等有关媒体开辟"清明新风"栏目,大力宣传节日知识、交通安全、文明祭祀等内容。各中小学利用黑板报、图片展、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影片展播等方式,介绍节日由来、英雄事迹和革命历史。通过对节日民俗知识的有效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了人们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自觉性。
4.开展网上祭拜先烈先贤活动。我省把"网上祭先烈"活动作为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来部署、推动,充分利用省文明风网站、各地绿色网吧、各单位内部局域网等平台,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参与网络祭祀、网上祭拜、网上献花和网上留言等活动,寄托哀思,传递亲情。厦门市组织中小学生特别是16个首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学校以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开展"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文明小博客"上抒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热爱之情。漳州市组织芗城区、龙文区近千名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同时借助西陵陵园开发公司等社会力量,推出"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代理祭奠、社区公祭"等服务,引导市民通过网络平台祭奠革命烈士和先辈、先贤、先人。云霄县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清明节网上扫墓,向宝山革命烈士敬礼"专题,网上祭扫达2000多人次。三明市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到多媒体教室登录相关网站,参与清明感言发贴跟贴、点"蜡烛"、上"柱香"等活动,在中国宁化在线网开辟"网上寄哀思大行动"专栏。泰宁、将乐、明溪等县依托县宣传文化中心,组织1500多名学生开展上网献花,观看网络展播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晋江市、鲤城区充分利用中国文明网资源,开展"网上祭先烈、共铸中华魂"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和泉州六中、七中学生网上献花、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网络祭扫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式便捷、视听结合等优点吸引了我省众多干部群众和学生参与,使人们的清明情思在群众性活动中有了更多的个性化表达,也为清明节增添了低碳生活的新元素。
5.倡导文明祭扫祭奠先祖新风。在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我省注重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通过多样化宣传、志愿者督导、加强执法检查等方式,大力倡导"文明祭扫、低碳清明、平安清明"新风。福州市开展"阳光殡葬、平安清明"宣传活动,通过文艺表演、挂横幅标语、发放殡葬服务指南等形式,倡导祭扫新理念。漳州市通过广播电视、流动宣传车、分发倡议书等形式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共印发倡仪书、殡改法规等宣传材料2万多份,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文明祭扫、绿色殡葬"宣传活动。诏安县在县电视台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在县委机关简报《丹诏乡讯》刊登节日祭祀相关管理要求,宣传文明祭扫交通安全和祭祀日程安排及流程,大力营造文明祭扫氛围。云霄县掀起"寻根"、"朝圣"旅游热,来自港、澳、台等地同胞和乡亲们纷纷前往陈政陵园祭祀"开漳始祖"陈政,游览雕像园、纪念馆等景点。莆田市、南平市和古田县开通公墓公交专线,免费接送市民祭扫公墓,大大减少了"公车私祭"现象。同时加强重点路段交通巡查和管制,确保市民出行安全。石狮市大力破除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陋习,推行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做法,同时加强节日市场整治,大力抓好交通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文明办共同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省清明祭扫风气进一步好转,简约、绿色、健康、平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清明祭扫的共同追求。
我省部署开展市县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本刊讯 日前,省文明办部署在全省各市县区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将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和材料审核两种方式进行。
实地考察着重对社区、校园周边、广场(公园)、内河、公厕、主要商业大街、主干道、主要交通路口、公共交通线路、长途汽车站、出租车、建筑工地、农贸市场、银行、医院、小型餐馆、网吧等17类公共生活区域的实时状态进行评价,共有102个考察指标;材料审核重点检查"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宣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推进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廉政文化"七进"、精神文明创建信息工作等8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共有20项考核指标。
省文明办强调,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重在推动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突出部门责任,突显部门作为,推进有效运作,增强整体合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见效在基层;重在提升公民素质,加强公共生活领域的引导和治理,增进公共安全,配套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规范公共交往,改善公共秩序,养成公共生活好习惯;重在务实增效,把精力和重心放在面向基层抓工作、面向群众办实事上。通过测评,看清盲点弱点,明确着力点增长点,努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上解决问题、加强整改,以文明指数测评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连续持续、有力有为、实干实效。
泰宁县强化农村文明创建 服务生态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泰宁县按照"主体参与、资金投入、规划引导、典型带动、特色策划、干部帮扶"总体思路,以"激情新农村·幸福新农民"为主题,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竞赛活动,涌现出水石示 村焦溪村、音山村等一批全国、省、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典型。
1.部门联动,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出台了包括村庄整治、文化建设等在内的专项配套政策,成立了包括环境整治、文明建设等在内的"九组一室"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拟提任科级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并大力开展以城带乡、结对帮扶活动,实施"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企业援村"制度和新农村建设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各级文明单位深入各挂钩村开展"结对帮扶"、"文明春风暖万家"及"五个一"活动,全县共有105个文明单位参与结对帮困工作,资助了163户特困家庭、215名特困学生,帮助解决路、桥、水利、文体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难500余项。注重唤醒农民的"主角"意识,通过组织各级干部划片包段、做思想动员、开设有线电视专栏、发放入户宣传单、建立宣传墙、绘制宣传画、编写韵文歌谣、编排文艺节目等方式,广泛发动农民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各试点村、推进村都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实行"自主申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决策、村民代表议事、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务入户公开、村级采购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等制度,推行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集体荣誉感。
2.创新载体,激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兴奋点。以文明乡镇竞赛活动为抓手,以"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为主题,深入开展以"传统美德、科技知识、合作医疗、文体建设、法律教育、文明帮扶"为内容的文明新风"六进农家"活动。推广"十佳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将"八荣八耻"、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道德评议会,开展"四德"教育(道德评议、公德巡查、美德夸奖、品德培养)和"五好"(好公婆、好儿女、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活动,形成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浓厚氛围。注重潜移默化,组织新编梅林戏《张仁和》下乡入村巡回演出,发放入户宣传单,印制宣传挂历,在醒目位置刷写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等大型宣传标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村、户"评选活动,激发农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意识。
3.整治环境,改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坚持让农民得实惠、受教育,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好习惯。一是景观化改造。坚持"三不、两保留"(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不大砍大伐,保留农村传统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原则,加大主屋立面和附属房改造,推广新徽派建筑风格,实施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文体卫设施配套化工程,提升村镇形象。二是综合式推进。全面铺开以旧村改造和"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违章搭盖和"空心房"的清理,由村集体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附属房,同步跟进改水、改厕、改圈、改建沼气池,既优化了环境,又节约了用地。三是长效性管理。着力推广"自我约束型、民办公助型、市场运作型"三种管理模式,如针对"垃圾围村"等普遍现象,在城郊和景区沿线重点村建立了"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地处偏远的村也都配套了垃圾池(桶),实行自家庭院、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针对绿化管护难题,推行专业部门承包或聘请本村村民养护绿化苗木、花草,提高绿化效果。
4.典型示范,推动村镇建设整体上档次。突出生态保护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泰宁县开展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带"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创建友好型生态环境 推进海峡西岸最佳人居生态县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产业发展"三限"(限制养猪业、石材业、小水电业)和城市管理"四禁"(禁磷、禁柴、禁坟和禁"三边"种菜)政策,在景区沿线村庄实施"禁柴改燃",并逐年削减10%的林木采伐指标。在具体实践中,以"四条示范路带"为重点,把高速公路连接线沿线规划建设为迎宾大道、品牌之路;把城区至金湖沿线规划建设为经济开发区、旅游协作线;把城区至上清溪沿线规划建设为旅游停靠点、中间服务站;把城区至寨下大峡谷沿线规划建设为工贸集中区、物流集散地。重点开展"一路二区"(即"百里旅游文明安全路带"和金湖上清溪两个景区文明安全共建片区)、"文明号"系列、"泰宁是我家·游客是亲人"、"假日旅游满意在我家"等特色创建活动,全力推动音山、水石示 、吕家坊等9个沿线村与所在的示范路带功能对接,引领全县新农村创建。同时,全面拉开集镇建设序幕,按照综合体现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要求,推进"三个一"(一条主街道、一个小社区、一处集散地)改造建设,并配套文体、卫生等设施,努力建成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环境园林化的新型集镇体系。
5.繁荣文化,丰富农村文明创建内涵。一是抢占文化阵地。积极推进"三堂"改造,把祠堂、旧会堂、旧学堂改建成文化活动阵地,努力做到每个乡(镇)达到"四个两":即有两栏(宣传栏和阅报栏)、两室(图书室和活动室)、两个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两支队伍(文化工作队伍和业余特色文艺演出队伍),每个试点村配套"六个一":即文化活动室、宣传公告长廊、体育活动场所、文化墙、合作医疗所、宣传文化中心户。如开善乡余元村,通过把村祠堂改为学习议事厅,为村民提供学习技术、交流情感、活动娱乐的场所,不仅融洽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而且推广笋竹、锥栗种植技术。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已成为全县竹锥示范村,在去年全市新农村评比中荣获整治村第一名。二是开展文化活动。结合"三下乡",深入持久开展"乡村大舞台、广场大家唱、幸福农民秀"主题文艺活动,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传承梅林戏、新桥傩舞、上青桥灯、杉城鱼子灯、大田蚯蚓灯等民间艺术奇葩,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依托"海西"新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农村信息化平台,让农民就地享受品类多样的文化"大餐"。三是挖掘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水石示 "渔文化"村、南会"鹭文化"村、夏家坪"竹文化"村、大源"傩文化"村等"四大特色文化村",其中大源村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泰宁县文明办)
"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情况通报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的通知》精神和省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活动的通知》要求,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讲、宣传活动。现简要通报如下:
福州市组织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吴熙、张爱清和师德模范钱秀榕、林风以及阳光少年吴立斌等先进人物举办"海西精神在鼓楼"等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106场,市县区领导、机关干部、医务人员、中小学校师生、社区群众共3万多人参加。制作播出《用爱为聋生铺就成长之路》、《播撒文明的民俗专家---方炳桂》等道德模范人物专题专访节目。在福州新闻网开设福州市道德模范巡讲专题网页,在福州电视台推出"福州市首届优秀人才"风采展播系列报道。
厦门市成立由各级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的"好人"以及"好邻里"、"好司机"等9人组成的巡讲团,在市电视台举办首场事迹报告会并向全市播出。巡讲团深入基层共开展7场巡讲活动,1万多名干部群众到现场观摹。召开道德模范事迹学习专题座谈会,在市电视台《公民道德论坛》栏目制作、播出道德模范访谈节目。厦门网全程跟踪拍摄基层巡讲活动情况,组织网民交流讨论。
漳州市组织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阮文发、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获得者李雅娟、首届福建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林建宗等先进典型组成巡讲团,同时邀请漳籍广州军区空军少将林茂光回乡演讲,在市直机关举办"认真与成功---用信念和忠诚践行核心价值观"事迹报告会。巡讲团先后深入社区、村镇、学校举办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 90多场次,有 40万多人参加了学习交流活动。
泉州市巡回各市县区举办惠女水库建设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12场,共有1.5万人参加。泉港区组建宣讲团并进行相关培训,共举办巡回宣讲24场次。在泉港新闻网开设"首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评选专栏,在泉港电视台制作播出12位道德模范人物专题采访节目,编印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册4.5万份,录制600份VCD光碟下发基层。惠安县邀请首届省道德模范陈欠水到县政府机关、各乡镇、街道、企业、学校作报告3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多人次。
三明市各市县区分别组织所在地的全国、省、市、县道德模范和荣登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的"好人"成立巡讲团,深入省市级文明单位、部分乡镇街道和社区举办事迹报告会59场,共有3.6万多干部群众参加。制作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展板,在市区巡回展出30场次。市级新闻媒体均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事迹,报道巡讲、巡展活动情况。
莆田市组织林水英、黄绍塔、陈建霞、谢文良、曾德梅、林庆元、林金钗等7位道德模范人物到涵江区、仙游县开展基层巡讲活动28场次,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共3万多人参加。市级新闻媒体对巡讲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宁德市由全国道德模范罗成财遗属陈珍珠、省道德模范胡玉荣、省道德模范李朗红的同事迟晓明、省道德模范包着琼以及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寿宁县南阳义务消防队代表共5人组成巡讲团,在市直机关作首场报告会,市领导、机关干部以及各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报告会。巡讲团还先后前往屏南、福鼎、福安、寿宁等市县举办4场报告会。同时广泛组织学校、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召开座谈会20多场次,共有2.7万人参加。
龙岩市、南平市暂未开展全市性相关巡讲活动。
福州市依托闽都乡学讲习所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闽都乡学讲习所成立于2007年6月,由方炳桂等40多位省、市优秀民俗专家组成,以"弘扬乡俗文化,提倡爱国爱乡;联系古今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致力于传播先进文化和闽都特色文化,成为福建省首个乡学讲坛。该讲所定期开办闽都乡学讲座,举办闽都民俗文化活动,推动"闽都文化进校园",为传承和弘扬闽都民俗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努力,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1.抓好乡学讲座主阵地。充分发挥闽都乡学讲习所主阵地作用,把乡学讲座办成贴近群众文化需求、突出闽都民俗特点、渗透浓郁乡土气息的全省知名乡俗讲坛。围绕历史文化、名人轶事、饮食习俗、名胜古迹等内容,每月定期开办闽都乡学讲座,并在《福州日报》、《东南快报》、鼓楼政务信息网、福州市广播电台的等媒体进行预告。近年来,方炳桂老师的《三坊七巷民俗风情》、黄启权老师的《三坊七巷名人文化》、周民泉老师的《三坊七巷的"国保"文化》等讲座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三坊七巷民俗文化;卢美松老师的《福州状元命运》、陈章汉老师的《鼓山赋》、林碧符老师的《解读福州城市中轴线》、刘湘如老师的《福州民间信仰文化》以及黄安榕老师的《严复一生的贡献》等讲座则原汁原味地展示了福州地域、名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一系列讲座,让听众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了相关民俗文化,引起较好反响。
2.搭建民俗活动大舞台。注重教学实践和民俗体验活动,把闽都乡学讲习所办成展示民俗活动的大舞台。开办福州话培训班,编辑出版《福州民俗风情百图》并荣获全国第十八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铜奖。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如春节期间,组织100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现场免费为市民群众书写春联;端午期间,举办"相约西湖、欢乐端午"传统民俗体验日活动。近年来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媒体报道闽都乡学讲习所开展民俗活动信息近50篇(次)。
3.开辟闽都文化新课堂。开展"闽都乡学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闽都民俗文化,培养爱国爱乡情感。林则徐小学以其独特的"传承闽都文化"德育教育,获得全市首个"闽都文化传承示范点"称号,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充分肯定。结合暑期夏令营活动,开展"送讲到校"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和谐端午"主题活动,指导孩子们制作香囊、包粽子、围肚兜和书写"午时书",开设福州话教学试点,每周开设两次福州话课程,通过闽剧、评话、伬唱的精彩片段和福州话日常用语情景片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在小学生中培训选拔了一批三坊七巷双语小导游,向海内外来宾宣传闽都文化。
闽都乡学讲习所引起社会各界和海内外闽籍乡亲和台湾同胞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常务副会长林铭森先生为闽都乡学讲习所捐资人民币10万元,台湾同胞、雕塑家陈一帆先生借回闽探亲之际,把自己亲手雕塑的孔子像捐献给闽都乡学讲习所。
(福州市文明办)
永春县持续推进文化示范村建设
从2005年开始,该县把文化示范村镇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兴办实事项目。至今已创建了9个文化示范乡镇、10个特色文化村、3个试点文化社区、51个文化示范村,形成了一都镇仙友村山歌文化、横口福鼎村红色旅游文化、玉斗镇玉斗村佛手茶文化、五里街镇大羽村武术文化、五里街镇儒林社区南音文化、桃城镇桃溪社区纸织画文化、仙夹镇龙水村漆篮文化等一批文化特色村镇。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宣传、文明办、财政、文体、广电、计生等部门分工负责,老龄委办、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新华书店、移动公司等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县委宣传部向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及县效能办、县重点办书面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2.健全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吸收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走出一条政府、企业、个人"多条腿"走路的资金运行模式。永春移动公司连续多年投入了几十万资金,为相关乡镇、村(社区)添置了大量的文体设施。各共建单位坚持"大文化、大家建"的宗旨,积极为每个文化示范村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县纪委宣教室、县计生局为各个文化示范村设置廉政文化、生育文化宣传室;团委、妇联、科协、新华书店等单位为图书阅览室提供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文体局、广电局把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与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宣传文化部门、乡镇村为主办,以社会力量参与为主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3.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文化能人、文化协管员、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在文化创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城乡文化活动网络。同时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城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提高城乡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4.完善设施建设。主要是"十个一":即建设一间专门文体活动室;一间座位不少于20位,报纸、杂志不少于20种,藏书不少于1000册的阅览室;一间配备4种以上棋牌用具的棋牌室;一间配套可开展文体活动的常用乐器和简单音响设施的多功能活动室;一个固定文化宣传栏;一个阅报栏;一副乒乓球桌;一个篮球场;一个以上的"三堂"建学堂示范点;一间廉政文化室和生育文化室。
5.丰富活动内涵。示范村保持全年文体活动的延续性,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常规性文体活动,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项目、日有活动"。结合春节、元宵、"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和本地的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间工艺等,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永春白鹤拳、舞龙、舞狮、俏影、闹台鼓、南音演唱等具有永春特色的民俗文化。把传统特色和现代元素融合起来,在活动中融入廉政文化、生育文化、科普文化等内容,尽量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永春县文明办)
石狮市新农村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1.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入5000万元扶持13个重点村建设,新建祥芝镇万祥图书馆、锦尚镇综合文化站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新增40套健身路径,建设10座村级、2处省级农民健身试点工程。率先在泉州市实现村村建成"世纪之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目标,农村宽带入户率达65%以上,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数字电视转换率达98%以上,永宁镇、蚶江镇、锦尚镇以及永宁前埔村、山边村荣获全省首批信息化示范乡镇村称号。
2.村容村貌焕新颜。大力实施"五通五有五化"工程,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自来水、公交车、水泥公路、数字电视、宽带;有农贸市场、公共休闲场所、老人活动场所、文化室宣传栏、运动健身设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庭院美化。全市乡镇、村庄参加省"家园清洁行动"验收,合格率分别为100%和87%,荣获"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先进县市"称号。
3.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累计下拨农业"四补贴"资金269.8万元,全市有2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被列为省级水产产业化企业,10家被列为泉州市级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4.社会风气更加文明。持续推进农村"公妈厅"整合,2009年新拆"公妈厅"148座,全市有15个村被列为"移风易俗"示范村。
(石狮市文明办)
平潭县全力整治城乡环境
该县正式出台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大力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厂,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每个农户配置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铺设污水处理管道等。二是加强管理。突出占道(堆放)摊点、市政施工、建筑渣土、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等五个方面的管理,成立一支夜间执法小分队,专职负责晚上8点到10点期间各项执法任务。三是健全保洁机制。各乡镇设立环境卫生管理站,建立卫生保洁队伍,并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办法征收保洁费,征收标准由各村实际情况自行议定。区财政将在每年预算内安排资金195万元,用于村级保洁员、终端处理建设及长效管理补助、年度评比和示范点建设奖励。四是强化考评。把卫生整治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绩效评估考核,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考评不合格的,乡镇主要领导将书面检讨,并给予分管领导和包村领导效能告诫,取消半年区级长效管理补助经费。
(平潭县文明办)
清流县强化"四个一批"建设 培育文明新风
一是培育一批专业村。共培育39个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二是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鸿翔农庄、森源兰蕙、沧龙千亩健康养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省、市现代农业发展典型。三是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13家,举办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51期,受训人数4500多人次。四是打造一批精品村。大力推广田源村主村、元山村陈塅、洋庄村洋背、塘背村南家、南岐村主村等一批村庄整治做法,促进乡村整洁。
(清流县文明办)
安溪县严整石材企业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舆论先行。成立建筑饰面石材行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2个联合整治执法工作小组,印发关闭退出花岗岩矿山企业通告等宣传资料,制作标语,进行广泛的宣传。二是区分对象,实行"关、停、并、转"。确定首批94家污染严重、无证经营企业,并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整合资源,建设石材行业加工集中区,实行清洁生产、综合化污、集中控制。三是落实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措施。由开采企业交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废弃矿山和石渣堆放场进行覆土和植被绿化。对企业关闭后的土地实行分类收储、分类推进,即对没有土地证的土地,依法依规实施收回;对有土地证的土地,依法依规进行征用、整合。
(安溪县文明办)
泉港区大力规范机关公务人员文明行为
下发《关于加强机关文明行为规范的通知》,突出"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主题,开展文明行为规范教育。以纠正不文明行为为重点,开展道德评议活动,评出"八类不文明行为",在机关树立鲜明的道德标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不定期开展以规范文明礼仪为重点的集中培训,重点推广和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文明礼貌用语;以评选文明科室(职工)为契机,制定和完善激励措施,从礼仪细节、学习考勤、劳动纪律、优质服务、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促进机关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泉州市文明办)
[简讯]
莆田电业局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 举办首届"港城电网"杯职业技能竞赛,评出市青年岗位能手17人、市岗位能手12人、市技术能手6人。
(莆田市电业局)
集美区强化对文明单位车辆出行管理 把车辆遵守交通法规情况纳入文明单位申报、复查和考核。近期,通报30家省、市级文明单位违章情况,并下发《车辆违章整改通知书》。
(集美区文明办)
明溪县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抗雹救灾工作 该县遭遇冰雹灾害后,全县各级文明单位迅速组织49支救援队奔赴全县64个受灾村(居)开展救灾工作,帮助解决临时安置、道路通畅、物资调运、恢复生产等问题。
(明溪县文明办)
晋江市开展"百场木偶戏进校园"活动 组织市木偶剧团到百所中小学巡回表演《沉香救母》、《济公戏霸》等木偶剧,并组织师生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共建精神家园"承诺签名,进一步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承。
(晋江市文明办)
永安市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出台《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设立创业培训学校和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征集创业项目,为市民创业提供免息低息贷款6064万元。
(永安市文明办)
龙岩市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3.1万人,举办"10+3"产业用工劳务供需见面会,推进农民就业。
(龙岩市农办)
石狮市永宁镇沙美村建立老年协会慈善基金 由旅外乡亲捐资850万元作为敬老济困助贫慈善基金,每年出资18万元用于开展老年人文娱活动、定期组织老人集体体检和济困助贫等开支。
(石狮市文明办)
三明市评选表彰"感动三明十大女性" 郑淑淋、邱菊珍、叶素兰、叶淑婉、严必群、陈华珠、张水英、魏瑞珍、万松青、许佩文等10位同志获此殊荣。
(三明市文明办)
洛江区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标兵户 3月5日,全区共有200个"文明家庭"和"特色家庭"示范户受到命名表彰。
(洛江区文明办)
龙海紫泥镇表彰"百名好媳妇" 授予周丽珠等106名同志紫泥镇首届"百名好媳妇"荣誉称号。
(龙海市文明办)
准 印 号:福建省内部资料出版物
出版许可证K149号
投稿专用邮箱:dtyj2766@163com
报:中央文明办,省五套班子领导,省文明委成员,省委宣传部领导
发: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文明办,省委宣传部各处室,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文明办
(共印8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