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持续推进文化示范村建设
从2005年开始,该县把文化示范村镇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兴办实事项目。至今已创建了9个文化示范乡镇、10个特色文化村、3个试点文化社区、51个文化示范村,形成了一都镇仙友村山歌文化、横口福鼎村红色旅游文化、玉斗镇玉斗村佛手茶文化、五里街镇大羽村武术文化、五里街镇儒林社区南音文化、桃城镇桃溪社区纸织画文化、仙夹镇龙水村漆篮文化等一批文化特色村镇。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机制、一笔启动资金。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宣传、文明办、财政、文体、广电、计生等部门分工负责,老龄委办、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新华书店、移动公司等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县委宣传部向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及县效能办、县重点办书面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2.健全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吸收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走出一条政府、企业、个人"多条腿"走路的资金运行模式。永春移动公司连续多年投入了几十万资金,为相关乡镇、村(社区)添置了大量的文体设施。各共建单位坚持"大文化、大家建"的宗旨,积极为每个文化示范村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县纪委宣教室、县计生局为各个文化示范村设置廉政文化、生育文化宣传室;团委、妇联、科协、新华书店等单位为图书阅览室提供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文体局、广电局把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与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宣传文化部门、乡镇村为主办,以社会力量参与为主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3.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文化能人、文化协管员、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在文化创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城乡文化活动网络。同时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城乡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提高城乡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4.完善设施建设。主要是"十个一":即建设一间专门文体活动室;一间座位不少于20位,报纸、杂志不少于20种,藏书不少于1000册的阅览室;一间配备4种以上棋牌用具的棋牌室;一间配套可开展文体活动的常用乐器和简单音响设施的多功能活动室;一个固定文化宣传栏;一个阅报栏;一副乒乓球桌;一个篮球场;一个以上的"三堂"建学堂示范点;一间廉政文化室和生育文化室。
5.丰富活动内涵。示范村保持全年文体活动的延续性,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等常规性文体活动,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项目、日有活动"。结合春节、元宵、"五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和本地的人文景观、文化传统、民间工艺等,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永春白鹤拳、舞龙、舞狮、俏影、闹台鼓、南音演唱等具有永春特色的民俗文化。把传统特色和现代元素融合起来,在活动中融入廉政文化、生育文化、科普文化等内容,尽量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永春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