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名人“自白”也不可尽信
http://wmf.fjsen.com 2010-04-26 11:12  韩三洲 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凡是名人,都喜欢“自白”,不过这些所谓“自白”的自供状,是否是发自心底的真话,也就值得考究玩味了。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名人名家,在特定的年代里、公开的场合中和正式的报刊上,所发表的言论,每每有违心之处与避讳之谈,有的甚至是文过饰非或是凭空捏造。如已故的台湾历史学家丁中江在他《张学良百年功罪》一文中所讲,功业显赫的张学良有两个自白,一是早年间在台北,可说为了自保,对蒋介石说了很多违心之话,自认有过失;等到老蒋故去后,他那份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自白则充分流露出他的“积怨”,痛骂蒋氏,为己申辩。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丁中江认为这两个“自白”都一无是处。近日翻检《张学良年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看到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杀杨宇霆、常荫槐于奉天旧帅府的一案,张学良事后也还有一段很精彩、很独特的“自白”。

“杨常事件”发生在张作霖被炸身亡后7个月、东北易帜还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刚及29岁的张学良作为当时中国政坛的二号人物,居然对自己的父执辈的人物痛下辣手,所以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一桩政治事件。现在看来,杨、常何罪,上演的还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鼻鼾”那出旧戏。以杨宇霆来讲,不仅无罪,而且张作霖的半壁江山还是仰仗他的才干打下来的。要说他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在张作霖死后,俨然以保护人的身份自居,经常以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自诩,规劝张学良戒毒,批评他不问政事。这让年轻气盛的张学良接受不了,觉得杨、常二人位高权重,尾大不掉,一山难容二虎。纵观中国历史,新主上台后,不分青红皂白,无故诛杀前朝旧臣的,好像已成惯例,俯拾可见。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