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政和县铁山镇高林村海拔千米。昨日,村民们正忙着上山挖笋。“过去挖笋是为了卖笋,现在挖笋是为了留竹。”村民何日吉告诉笔者,“挖掉小笋、残笋、浅表笋,留下好笋好长竹。”他说,过去一根十寸大的毛竹卖8元,现在卖到22元,毛竹升值了,大家都很用心地留笋养竹。
无独有偶。春节过后,政和目前规模最大的竹加工企业——一家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伟做出决定:新招工人230名,新上两条竹家具生产线。
政和县现有竹林46万亩。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这个县通过以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为抓手,竹产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政和最早的竹企业只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竹筷厂。2003年初,当地领导“三顾茅庐”,到浙江省招商。“那时,政和竹加工技术基本上空白,农民也没有到厂里做工的习惯。”朱军伟说,他被“请”到政和办竹筷厂时,还自带了60号工人。在政府的支持下,朱军伟的家和竹木有限公司在三年内两次扩张,厂房面积从6000平方米扩大到2.7万平方米,年产值提高到5000万元。2008年底,朱军伟引资5100万元,成立了一家工贸有限公司,新建厂房3.3万平方米,企业员工增加到800多人,产品也从当年单一的竹筷增加了竹橱具、餐具、家具等多个系列十多个品种。
近年来,该县着力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持续对外引资招商,对内扶持中小企业。从一双竹筷当家,到千种竹具发家,6年间,全县竹企业发展到50多家,其中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22家,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2009年,全县竹业产值达5.1亿元,占全县GDP的27%,比2004年的2.2亿元翻了一番多。据了解,政和目前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竹具工艺加工基地。竹产品从6年前单一的竹筷拓展到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用品及竹具工艺日用品等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三种竹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许多竹企业建立了产品研发队伍,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在竹材展平、弯曲定型、竹粉模压、激光雕刻等方面的技术取得突破,加快形成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为主的现代竹业产业化工程技术体系。
迅速壮大的政和竹产业目前年消耗毛竹上千万根,其中近300万根来自龙岩、三明、宁德等地,有的企业还在湖北、江西等地建立毛竹基地。(徐庭盛)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