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低碳生活:人文中国的历史回归
http://wmf.fjsen.com 2010-03-22 15:55   来源:浙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这里仅就“低碳生活”这一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一个公民的热点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以供大家探讨、切磋。因为事实很明显,一旦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国际公约,每一个国家每人每天的碳排放都有一个控制的指标,达不到这个指标,你就得支付一定的碳资金,到那时,你就不得不像乔治·马歇尔在《戒碳》一文中所说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事实之后,关键在让人们面对现实做出改变,而不是摇摆于心血来潮和义务之间。”简单地说,作为人文中国的一员,我们在尊重自己的生活权利的同时,同样也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权利。

低碳生活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一个人,虽然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为了拯救我们人类所共有的,也是唯一的地球。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低碳生活方式不是一种抽象的理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努力,都弥足珍贵。现在,在全球各地,已经有许多深谋远虑的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各式“低碳”甚至“零碳”生活的家庭试验。

从网站与媒体上看,我国民众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志愿追求与刻意探索者,尚不很多,但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延伸发展的低碳举措,却已有不少。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四种:一是保护水口树,营造碳汇林;二是利用太阳能,屋顶光伏电;三是计算碳足迹,保持原生态;四是出行“脚踏车”,低碳又轻便。

践行“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亲身参与,倾心感受,冷静反思,并内化个人的生态素养和理念。让我们都成为“低碳生活”的志愿者、探索者,成为“低碳生活”的示范家庭。让我们在传承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创新发展,以新型的“低碳生活”方式传世,而成为后人推崇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吕洪年)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