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频道> 志愿者风采 > 正文
低碳生活 “环保草根”的十载追梦路
http://wmf.fjsen.com 2010-03-22 15:23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用最少的钱做最大的事”

罗源县地处东南沿海,有着巨大的风能资源。从2000年开始,张力的新能源研究有了具体的方向,那就是风电。他耗时四年,消化吸收了大型风机的技术,将它小型化、简单化,并采用微电脑技术,开发出“低成本微电脑控制中小型风力发电并网系统”。

利用该系统建成的中小型风电站的成本只有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四分之一,造价与小水电站相当;控制程序写在微电脑芯片上,可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的自动控制。为了证明这个项目的实用性,并吸引投资商,张力在罗源湾可门口山坡上租了一块一平方公里的荒地,建立一个小型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样板工程——东滦风力发电站,安装了3台自己设计制造的5000瓦风力发电机试验样机。

他还自己做了一个风力发电宣传网站来募集研究资金。“由于在开发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资金来源,所以,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做,想出最廉价的方案。用最少的钱做最大的事。”张力笑着说。东滦风力发电站十多万元的工程资金就是他通过互联网向热爱环保事业的人士募集而来的。

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想象。“我找过许多投资者,他们有的是自己找上门的,但他们了解之后就退缩了。技术复杂、难点多。他们非要看到发电机发电并从电力公司卖到钱,证明有利可图,方愿意投资。”张力略感压抑地说。

“寻找真正低碳经济的出路”

两年过去了,张力的发明依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投资。为了打破这种近乎沉寂的状态,张力一边申请国家专利,参加“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种展览会,推介自己的发明,一边向省总工会、省发改委等部门申请研究经费,不断地对项目进行改进。

2006年,张力的“低成本微电脑控制中小型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还获得当年“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金奖、福州市职工“6·18”创新成果一等奖。张力本人也被评为“福州市十佳知识型职工标兵”、“福州市职工发明家”。

“荣誉不是最重要的,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我的发明成果能够获得投资转化为生产力,为节能环保作出一点贡献。”张力说,语气里带着理想主义者特有的严肃。

2007年,张力又开始研究“潮汐能”和“无人值守水电站”。

“其实这几个项目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能源转化的形式不同。”在他看来,开发新能源是“真正的低碳经济的出路”。

2008年,张力的新项目“罗源湾可门口潮流发电站”获得“6·18”职工工业设计创意大赛银奖。

2009年,他的“低成本原生态微电脑控制无人值守水电站”又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及“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银奖。

“我相信自己的发明成果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的节能减排力量。”张力执著地说。在他的心中蕴藏着无限的力量,这是一株种子即将顶破土地、崭露新芽的力量,让人不容置疑。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