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而优则仕”与创新之忧
http://wmf.fjsen.com 2010-03-22 08:58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杰出人才的涌现,需要我们的教育大力改革,成为人才的真正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回到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材料《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3000多字中,90%以上的内容是钱老讲自己如何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创新环境中成长。他说:虽然在鼎鼎大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却没有学到创新的东西。只有在加州理工,才开始了创新,历经20年。
这表明,钱老的成长分两步:一、打基础,二、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他们已经走到了钱老的第二步。可惜的是,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某某年轻人科研很出色,不久就听说当上官了,而从此也就听不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了。
这种“研而优则仕”或者说“一冒尖就当官”的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已成风气。固然,“研而优则仕”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但此风对科研人才的成长,对造就大师级人物的危害,日渐显现。如果说教育不当会妨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可造之材,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有人说,科研人才当官后还在搞科研。不错!但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数学大师陈省身说:大数学家每天都工作十多个小时。对科学家来说,时间就是成果,没有长时间全力以赴的努力,能成为大师吗?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3-19促企业创新 泉州将成立企业创新文化研究会
- 2010-03-18引导创新要素向基层集聚
- 2010-03-17宁德市民族中学创新机制培育民族人才
- 2010-03-16我省科技部门多措并举 激活企业创新力
- 2010-03-16厦门开展“斩网行动” 技术管理创新助其净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