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活动于3月1日正式启动,并按照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中规定,在征集范围中增加了网络文学。作协发言人解释:这是主流文学在向网络文学表示认可、接纳的姿态,是一次破冰之旅。网络文学在表现方法和思想内容上与鲁迅文学奖存在一定的差距,评奖时会适当考虑其特点,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不会变,评奖标准仍与以前保持一致,且此次不会为网络文学单独设奖,能有多少网络文学获奖取决于其能否达到“鲁迅文学奖”的要求。这是官方文学奖项首次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
代表主流文学的“鲁迅文学奖”,将目前还尚存广泛争议的网络文学纳入评奖的范围,这条文化消息见诸报端后,有的文化批评者认为“网络文学无须鲁迅文学奖”,网络文学的现实性、鲜活性乃至它的即时性,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话语表达,以及它的知识观和价值观,和“与社会话语正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隔绝,在孤独、单向、复杂、自恋的思维与认知模式中慢慢走向消亡”的传统文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分野。
对于传统的、主流的“鲁迅文学奖”这种文学的权威向网络文学示好,当今网络文学界一些比较活跃的写手、作家认为,网络文学来势汹汹,这是作协被动表示接受,但它实际上仍鄙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不需要评奖,当前全民写作,文学作品的价值应由大众来评价,评奖只是少数评委的自娱自乐,点击率和下载量才是网络文学的生命,如果网络写手过分关注得奖,写作上一味迎合,将失去自由、多元化的特色……这是和一些文化批评者有着相同的态度,反应淡漠,不关注、不期待、不认输。
所以,很清楚的是,网络文学的写手、作家,在文学观、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方面,与“鲁迅文学奖”所代表的主流、传统的文学趣味和精神,文学价值和文学标准,态度相左甚至对立,很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甚至也不难理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鲁迅文学奖”的漠视和轻忽。
鲁迅文学奖始创于1997年,被看做是中国文学界最高奖,但是,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着鲁迅文学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鲁迅文学奖每4年评一次,“鲁迅文学奖”也好,获得该奖的作品也好,应该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较大范围内被广大读者所知晓,但是,鲁迅文学奖最终获奖作品有很多读者根本没听说过,大部分获奖者离普通读者甚至出版社很遥远,而且,有时为了吸引并不关心文坛的大众,鲁迅文学奖则被硬生生地办成了旅游节。许多读者说这样的鲁迅文学奖是自娱自乐的文学奖,获奖者是“闷声发大财”。还有,“鲁迅文学奖”中的评委、评选的作品的水平,让人难以苟同,权威性受到质疑,甚至一些奖项评选的客观和公正,也受到作者和读者的质疑,出现了信任危机……
鲁迅文学奖,是要继承鲁迅精神,影响中国的广大作家、作者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心怀广宇,致力于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担当,用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形式,表现时代、民族的精神品貌,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反映现实生活……这样的评奖宗旨和精神,既是对传统的、主流的文学的标准要求,也是对网络文学的标准要求。现在,人们说“鲁迅文学奖”向网络文学伸出橄榄枝示好,但后者却是冷漠、轻忽以对,这是需要我们的“鲁迅文学奖”应该对其中存在过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反思了,尤其是要思考这个奖能否重铸荣誉、公正和责任担当,能否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心中重树文学的尊严。否则,这就很可能变成像一些网络文学作家所说,“现在台湾的大小文学奖项都是一小部分人的文字游戏,也可以说是贵族游戏,和网络草根写手没啥关系,即便能去,也只是充个数,垫背而已”……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