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沧海》以其宏大的主题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得到了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尤勇主演的王山魁这个以敢打敢拼著称的“刺刀司令”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但同时也让观众对这位离开“老子”不说话的人物感到一丝“别扭”。原因何在?近年来在荧屏上看到的类似“出言不逊”同出一辙的形象已经不少了。
远的不说,就拿这些年电视剧中塑造的人物而言,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可以列出一大串儿。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亮剑》中的李云龙,《狼毒花》中的常发等等,观众之所以对这些形象喜爱有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摆脱了过去那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套路化、程式化的东西,这些人物个性特征明显,形象鲜活,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亮剑》中的李云龙,一张嘴就是“老子”长,“老子”短,那种带着“匪气”的意味,让人讨厌,但他机智、勇敢、果断,甚至在生活中的某些可爱的“狡黠”,让观众不得不忘掉他的缺点,喜爱他这个人物。再说《狼毒花》中的常发,也是自由散漫,不拘小节,特立独行,但在民族大义上,在生死危难的关键时刻显露出的完全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形象。这些形象,作为“这一个”,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他们。
然而,在时下,不少创作者,却在追风似的大量塑造早已不“个性”的“个性”人物,就无疑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了。在“奇”上找不到出路,就效仿和复制成功的奇特形象和细节,这几年在荧屏上看到的类似于《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的形象不在少数,《亮剑》中李云龙的“经典”口头禅——“老子”,无疑也成了许多影视人物的口头禅,让观众听得厌倦了。
对于创作者而言,要塑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倾其一生,也留不下几个让观众和读者忘不掉的形象,这就说明,要真正拿出典型环境中的“这一个”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有大量的生活积累,更需要有精湛独特的文学艺术表现力,否则,想方设法追求到的“这一个”,最后却陷入“这一个”的窠臼之中,观众就不买账了。 (马毅杰)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2-10袁殿华:无腿英雄的自强之路
- 2009-12-09用英雄的事迹矫正人生价值偏差
- 2009-11-16时代精神的“塑造者”:见义勇为大学生英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