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结梯舍己救人,英勇学生感动荆楚。10月26日,湖北团省委追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给他们家属送去了慰问金;授予来自长江大学和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15名大学生“见义勇为先进集体”称号(10月27日《湖北日报》)。
15名大学生结成“人梯”,勇救2名落水少年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颂。特别是3名“90后”大学生的牺牲,深为人们感动,也令人痛惜。于是,社会中又掀起了关于“价值”的大讨论。
不难看到,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对3名“90后”大学生的英勇行为,表示深深敬意,但也有一些人基于“理性”的评判标准,探讨这一行为是否“值得”。认为“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主张大学生应为国家做“更大贡献”。
笔者没有权利评判别人的观点,只觉得与后者所谓的“理性”不能苟同。如果说,“英雄群体”面对突发事件挺身而出、奋勇抢救,是一种自发的壮举的话,那么这种壮举的背后,则透射出他们人生理想的一种自觉的追求。那就是——视国家需要为志向,视人民呼唤为号令。他们用掷地有声的行动谱写了时代的青春壮歌,用珍贵的生命诠释了自身的价值,用高尚的品格点亮了人们心中的道德明灯。为此,我们应该为他们的英勇壮举而喝彩!
记得“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舍己救人英雄孟祥斌“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说:“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笔者还记得,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追求多种多样,但总要有人带头做奉献者,站在社会发展的前列。这就是我们!”这样的“我们”,正是一个时代的先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面对当前价值追求的多元化趋势,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用身边“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来矫正我们的人生价值偏差,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我们的血脉和灵魂,以践行我们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2-08用英雄的事迹矫正人生价值偏差
- 2009-11-16时代精神的“塑造者”:见义勇为大学生英雄团体
- 2009-11-09用英雄的事迹矫正人生价值偏差
- 2009-11-08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将进京作报告
- 2009-11-08中宣部等将组织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团进京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