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小吃,另外一个是机场的洗手间,真的是太干净了!”记者的一个外地朋友曾如此说。
也许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有点不雅,但人有时就是这样,强烈的第一印象常常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其实,很多读者与记者这位朋友有着同样的感受,跑遍了全国各地机场,不管那些机场多新多豪华,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厦门机场最让人“舒服”。
“舒服”在哪里?不妨举几个例子,看看与您是否有共鸣:下了飞机进入候机楼,大厅墙上的航空器历史木雕,很有文化味道;刚要去取行李,一阵钢琴声传来,以为是背景音乐,四下一看,原来有位一袭黑裙的美女在现场弹奏;上个洗手间,发现马桶坐垫按个按钮就能自动更换,一次性的;在机场外拦的士,队伍井井有条,插队的人总会被眼尖的工作人员“挑”出来……
没错,论崭新豪华,花大价钱总能办到,但这些细节,需要下一番工夫。而且要强调的是,这些细节中许多都是“全国惟一”。它们,成为许多旅客的第一个“城市形象”,让厦门机场屡次拔得“旅客话民航”这一行业最高荣誉的头筹,去年,更是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
除了“城市形象”的代表,厦门机场还可以说是厦门企业形象的代表。别的不提,“年吞吐量一千万”是这个城市总人口的4倍,请问全国各大机场中还有哪个可以办到?
春秋航空公司董事长王正华曾经说,厦门机场,是全国最有“大门意识”和“大众意识”的机场。这句话包含的,便是厦门机场身为一家“窗口”企业的成功之处。
民航业最早下放地方管理的机场、最早引入航线营销概念的机场、自筹资金搞建设的机场……无论是在客运航线与货运航线,厦门机场的一些做法,早早与国际接轨,并走在业界的前头:当年引入“全日空”,市领导亲自写信邀请;如今引入“山东航”来厦设基地,厦门机场靠诚意打动对方;第一家引入、推广低成本航空的机场,让旅客得到实惠;发展非航空业务,机电、花卉、食品行业“百花齐放”,一些在厦的国际知名快餐企业的面包片、沙拉都是他们做的……
“千万级”,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数量上,重要的是将为厦门这个城市带来可观的效益。相关部门测算,每100万名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这样看来,引入一家航空公司,就相当于为厦门引入了一家中型外资企业。“千万级”的背后,是一个快速崛起的产业链条。
(厦门日报记者 徐景明)
责任编辑: |
- 2009-11-03冬季长跑今年纳入教学 时间持续到明年4月
- 2009-11-12厦门溪岸社区:拾金不昧的蔡阿姨
- 2009-11-11在全省率先开展以“三平”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
- 2009-10-29托起明天的太阳——洪益新
- 2009-10-30湖北省文明委授予英雄群体“道德模范特别奖”
- 2009-11-05福建各级各类学校要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
- 2009-11-02中国最大的战国黄金面具亮相郑州(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