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3月19日讯 清流县实施"四项工程"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一是创建文明社区"温馨工程"。以"整合社区、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拓展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六进社区"和"三讲一树"活动,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形象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常态化,社区管理规范化。强组织、稳人心。加强党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文明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实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城区4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选民参选率达到86%。重教育、振人心。以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目标,加强各级文明市民学校管理,认真落实《清流县文明市民学校教学和管理规定》和《清流县文明市民学校教师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简明读本》和《文明市民教育读本(道德楷模篇)》为基本教材的市民教育活动,促进文明市民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组织科技、教育、环保、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市民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为创建文明社区提供了智力支持。优服务、暖人心。各社区都成立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如凤翔社区成立"社区服务联动中心",下设义务帮扶、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卫生、调解治保、社区志愿等6个小组,有具体服务项目及联系人、联系电话,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是创建文明行业"满意工程"。把行业创建活动与加强诚信建设相结合,推行承诺服务与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以"效能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群众对行业的服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加快诚信政府建设。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就城区水价综合改革、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2006年以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制定了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组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2008年"县领导接待日"共接待群众63批85人,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31个行业深入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创建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力度,清查 "三无"产品,2006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简化办事程序。先后设立了工商局注册大厅、交警办证大厅、林业局办事大厅、地税服务大厅等审批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组建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把行政审批事项较多且需联(协)审的政府部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联合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取消了5个行政审批项目和12个非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行为。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对不符合规定的文件坚决予以取消。县纪检监察机关整合县效能投诉中心、县纠风办力量,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原则,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清流县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实施细则(暂行)》、《关于开展"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的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行政监督。县政府定期向县人大和县政协汇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县纪委聘请了10名党性强、觉悟高、敢于坚持原则的各方面人士为党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和行风监督员。群众对党政机关的满意度、对反腐倡廉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建立了集中政务公开栏,开辟了"点题意见箱"、"回音壁",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三是创建文明村镇"新风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和措施,制定县领导、部门、企业挂包乡镇(村)、项目、新农村、民营企业、学校等制度,组织开展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以村连户、以户促户的创建新格局。培育新农民。扩大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建立"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文化专业大户"和"农家书屋",引导农民"学文化、学科技",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温暖工程"、 举办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62期,培训3333人,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361本,农民的就业本领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突出强化以"三清六改"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探索出切合实际的"五种整治模式"(庭院整治模式、乡镇所在地整治模式、农户居住集中区整治模式、自然村落整治模式、旧房拆除重建模式),农村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初步达到了"住干净房、走干净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目标,打造了嵩溪镇青山村、里田乡洋庄村、林畲乡孙坊村等一批精品村,2007、2008连续两年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位居全市前列。树立新风尚。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推出了"庙会新风"、"祠堂新貌"、"农谣新唱"、"喜事新办"等一系列面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百姓新做法,《福建新闻联播》、《八闽快讯》以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四是文明创建"细胞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家庭、军民共建等基层创建活动,把创建的要求和内容量化细化为具体指标,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上。制定下发《清流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及其《考评操作细则》,明确各类创建活动评选标准、申报和评选程序、表彰和奖励措施、监督和管理要求,对文明荣誉称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组织18个单位与县人武部、武警大队和消防大队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改进共建方法,拓宽共建领域,丰富共建内容,提高共建水平。2007年,结合庆祝建军80周年,在全县大范围开展了"军爱民、民拥军"双十项活动,进一步深厚军民鱼水情谊,形成拥军爱民、共建共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新局面,涌现出清流供电局等省级军民共建先进单位。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余瑧 |
- 2009-01-202009年福建省"三下乡"示范活动在清流启动
- 2009-03-17福建:清流供电助三贫困户睡上安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