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头条 > 正文
名著鉴人 看古人如何用“八观”之法识人才
原文: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刘邵《人物志·第九章·第一节》
译文:有八种观察人的方法:一是观察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否被“恶情”所掩盖,帮助别人是否恰如其分,就能看清楚他是不是没有恒心的“间杂”之人;二是观察一个人的言谈和对事物的看法,了解其内心世界;三是观察一个人的气质,从而了解他是否名实相符;四是观察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分辨出他是否似是而非;五是观察一个人爱什么人敬什么人,就可以了解他和别人之间情感的沟通情况;六是观察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就可以识别他是君子还是小人;七是观察一个人的短处,来了解他的长处;八是观察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以了解他能做成什么事。
解释:知人之道,微妙异常,困难重重,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掌握的。古代圣贤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都对知人之道有精辟的论述;《逸周书·官人解》提出观诚、考言、听声、察色、观隐、揆德的知人方法;《吕氏春秋·论人》提出人观、六验、六戚、四隐的知人方法。刘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八观”知人法,在《人物志》第九章第二节至第九节中,刘邵将对这八种知人法逐一加以详细说明。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