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亦称孔庙。福州文庙坐落在福州南门兜北侧之圣庙路,西邻八一七路。东侧原是府学,现为某单位宿舍。稍远处,东南为于山,西南为乌山。作为府一级文庙,民国时期,尚有闽县文庙和侯官文庙分列于东西两翼,凸显了福州文庙的尊崇。据乾隆《福州府志》记载:“太平兴国中(976~983),转运使杨克让始作孔子庙。”此后近九百年期间,因火、因风等原因数次毁坏,但屡毁屡建。现存庙宇建于清咸丰元年十月至咸丰四年六月。在仪门东侧廊厅内有《咸丰元年重建福州文庙碑记》石碑二方。碑文由郭柏荫撰文并书,206字。碑记全文如下:
咸丰元年秋八月丁巳福州文庙火。越九日知府胡应泰集绅士会议于簪堂,官绅士民协力捐建,经始于是年十月,落成于甲寅六月。糜制钱七万四千串有奇。隶土工者什二而俭,茅竹之属附焉;隶木工者什六而盈,金铁丹漆之属附焉;隶石工者什二而俭,縆绳之属附焉;监工公费及转移、执事之犒,取诸其畸零。官厅改从东西鄉(向),复旧规也。礲石为案,庑南添砌山墙,慎水火也。尺寸、规址刻石坎于神座下。捐赀姓名别具。徵信录司其事者郭柏荫、林藩、王书云。柏荫撰记并书,刘永松篆额,匠蒋学心。
碑记记述咸丰元年八月初三福州文庙毁于火灾后,捐资重建文庙的起止时间和经费开支情况。总费用为制钱七万四千多串。其中,土工项目(含毛竹)开支将近十分之二;木工项目(含金铁丹漆)开支占十分之六强;石工项目(含縆绳)开支将近十分之二;管理费、运费及监管人员之酬劳,为剩余部分……。
郭柏荫撰写的这篇碑文在他的《天开图画楼文集》中也有收录。在该文集中还有一篇《经修文庙笔记》的文章,则更多地披露了当年重建文庙时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咸丰初年重建福州文庙的始末。
《经修文庙笔记》全文如下:咸丰元年秋八月丁巳,福州文庙火,人火也。其日何祭日也?祭日何以火?执事者讙而来,炽炭燂汤具,沃盥也。既卒,事閧而散,遗火焉。其明日,集五人各具十千赀为棚,蔽神像。五人者,林藩、王书云、杨和鸣、陈崇砥、郭柏荫也。
越三日,知府胡应泰捐廉五百千,先除火焦。庸力者昂其直,乃用土匠议,取焦土修筑两庑后围墙。工不虚糜,盖所省者十之六七云。
是月十有二日,官绅集簪堂议修建。议既定,命柏荫司其事,分所当也。退而书于楹曰:办公中事,用公中钱,但些子差池,难免大家口实; 读贤圣书,受贤圣教,宜如何报答,请扪自己心头。
召匠估工,费甚钜,乃集众议捐,有慨然下笔者,有劝而后捐者,有不招自至者,有招而不至者,有迟之又久而后交者,有迟之又久而竟不交者。
两庑鄰南街,列肆者錾墙以入,豢鸡彘焉,甚乃置溷于其中,亵神已甚。向不见之也,庙既毁而后知之。更筑墙禁毋再錾,竟有以为不然者。
崇砥绘殿图,缩丈为寸,细如丝,简瓦不差一道,门柱不闪一针。其弟隅廷戏之曰:吾兄他日即不能从祀两庑,亦当配享鲁般。
大成殿四充柱皆用石。长二丈有奇,其重盖二百石。石工施琢既成,为麻绳系其端,绳粗于人臂.垒木为架,去柱丈置绞车焉。土工木工石工之健者二百人缘而上,呼邪许则挽绞车,石柱之随而翘者以寸计。其颠去地半,则木架戛戛有声,全殿已竖之材亦振动若倾,观者无不股栗。
其明年柏荫当赴玉屏讲席,以和鸣代。柏荫在事,日到局。和鸣受之,亦日到局,迄柏荫归而复焉。
训导叶仪昌治栗主。庀良材、募工匠、审高卑、眂薄厚,必躬必亲。既成,乃授善书者以宋体书之。书者日数主,浃月而后毕。
正殿接两庑为侧階,覆以檐,防祭日值雨也。顾殿檐倨,庑檐庳不相及者仞有若干尺。工匠所议造法悉不中程。思之絫日,乃命于殿廊向庑处为两门,甃以砖,架其梁于砖上。都匠以为疑,引之其所手,指而口画之。都匠俛而思,仰而睇。鼓掌而欣然曰:得之矣。
仪门四大柱用铁力木,海舶所载也,舶坏于风,土人从。而乾没之木,客讼不能得,乃献于官而取贱直焉。其理密、其色赭、其味酸、其径二尺有奇、其重盖蓰于常木。
癸丑之秋,柏荫从军于泉泉之门下。士故善之,于其归也,予之赆,固辞之则固予之,乃受而纳,诸士具收捐之券,以复而谢焉。柏荫无所私也。
是役有三失焉。不将全庙地基抬高一尺,致中庭仍前积潦,一失也;误用都匠之言,正殿中叠为圆井,多费木料且与上檐叠栱抵捂,转烦剷削,二失也;仪门后廊不稍改深,祭日遇雨,各官转廊行礼,斑次不免挨挤,三失也。
有三得焉,殿门退后一层,门外为廊,气象比前开展;易像为牌,尊而不亵;文武官厅改从东西向,以符旧制且示不敢当尊。
三失之外尚有一小失焉,官厅前墙石基不先审仪门尺寸,今基石半阶犹障于边扇复壁中。
两庑前石柱用透磉压其颠,翘其末,甚以为悔。石工之老于事者盖尝争之,然未尝言其所以不可也。
用既罄,其末了之工尚夥须千金。计无所出,乃集工人而谓之曰:垂成而不讫,司事者之恥,众亦与焉。今且勉,既共事,费多少我肩之,有续捐者悉付,若其有不给,则宽我以期岁,备三百千必符其数而后已,决不汝负。众曰:诺。不逾月而工竣,捐赀亦踵至,其为柏荫所实垫者亦只什之二三。
仪门外旧植两榕,火枯之。当更植,恶其叶之渍于檐也,议易之以松,言者谓松须以时脱,等渍也,事遂寑。既竣工,乃捐种两柏、两桧焉。
甲寅六月福州文庙成,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危之者也。曷危乎?尔中事而乱,作工几废。卒成之,以为有天幸云尔。
庙既成,需碑记,佥推柏荫为之,礲石以待。稿屡易,终不得当,乃请命于家君。曰:是有定体焉,不可以工拙言也。实毋虚,朴毋华,约毋蔓。
《经修文庙笔记》(下称《笔记》)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文庙失火和重建的经过。细读《笔记》,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印象。
首先,说明福州文庙咸丰元年秋八月丁巳(初三)失火的原因:这是一场用火不慎造成的灾祸。文庙祭祀活动的参与者兴冲冲而来,点火烧水净手祭拜。仪式结束后闹哄哄离去,遗留的火种引发了这场火灾。那么这一天是什么祭祀活动呢?旧时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即该月的第一个丁日是祭孔的日期,各地文庙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古称 “释奠”又称“丁祭”。祭祀人分主祭、分祭、随祭等。主祭由当地主官担任,还设专人负责盥洗和拂拭。咸丰元年八月初三正是传统的祭孔日期。
其二,此次主持福州文庙重建工作的是郭柏荫。文中说:八月十二日,官绅聚集于簪堂,商议修建事宜。决定重建文庙,之后推举郭柏荫负责其事,他欣然接受。且命笔书写一副对联:“办公中事,用公中钱,但些子差池,难免大家口实; 读贤圣书,受贤圣教,宜如何报答,请扪自己心头。”用以自我鞭策。
郭柏荫于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道光二十年出任甘肃甘涼道,二十二年因户部库银亏损事发被罢官。回闽后以书院教职谋生,此时掌教泉州清源书院。
其三,郭柏荫尽心尽责,廉洁忘私,不负众望,出色完成重建文庙任务。说他尽心尽责,是因为他为重建文庙辞去清源教职,而且坚持天天到现场办公,即所谓“柏荫在事,日到局。”说他廉洁忘私,《笔记》中有一例,很感人。癸丑之秋从军于泉泉之门下。从军归来时,知识界的朋友们因敬慕他的为人,人人都赠送他盘缠。他推辞不掉,只好收下。郭柏荫又把这些盘缠以赠送者名义捐献给文庙,且给赠送者出具捐资证明。郭柏荫的无私行为,与当今一些当权者利用公家工程徇私谋利、吃回扣、中饱私囊的行径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说他出色完成任务,是因为文庙从设计式样和选材都相当周全,如采用石柱就是很有远见。石柱在防火、防风、防水、防虫蛀方面远远优于普通木柱。自咸丰元年重建以来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文庙的主体建筑现在依然完好无损,石柱所起的作用极其关键。更可贵的是郭柏荫在文庙竣工后,还进行认真总结,归纳出文庙建设中三失与三得,其办事认真可见一斑。
其四,感受到当时福州社会各阶层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的纯朴风气,有例为证:
文庙失火的次日,郭柏荫、林藩、王书云、杨和鸣、陈崇砥,各出十千文钱搭盖雨棚用以遮蔽孔子神像。三天后,知府胡应泰捐养廉银五百千文。五百千文折银大约是五百两,应该是知府大半年的俸禄吧。这位知府大人为官、绅、士、民,树立了好榜样。胡应泰于咸丰三年,由福州知府调延平知府,署理道台。有政绩,死后入祀府学四贤祠。
其五,体会到当时福州的能人不少。如大成殿的图纸是陈崇砥所绘,“缩丈为寸,细如丝,简瓦不差一道,门柱不闪一针。”陈崇砥是举人,一个读四书五经的人,如何有如此专业的技能?令人惊讶不已。陈崇砥后来大挑,授河北献县知县,擢河间知府。有政绩。光绪元年,卒于官,祀名宦。其弟“吾兄他日即不能从祀两庑,亦当配享鲁般。”的戏言果真被言中。还有大石柱的吊装过程令人惊心动魄,也充分展现工匠们的聪明才智。整个文庙工程,一定有许多能工巧匠,可惜都未能留下他们的姓名。
其六,福州文庙重建工作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进行的。
一是款项没有保证。咸丰时期国库空虚,无力拨款,重建文庙全靠社会捐款。即所谓“费甚钜,乃集众议捐”。碑文中说总费用为制钱七万四千多串。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据道光九年陈寿祺所修纂的《福建通志 钱法志》:“……自乾隆四年起,设天地人和四号钱炉。每月三卯,每卯铸钱六十秤,每秤二十串,每串重七斤八两,……计每串应用工料银一钱六分一厘三毫零,共用工本银一两零三分七厘零。”就按一串折银子一两计算,所用银子就超过七万四千多两。当时在福建铸钱局(宝福局)的更夫一年工钱才七两二钱银子,重建费用相当于一万多名底层劳动者一年的收入。这么巨大的费用靠捐款,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是社会动乱,工程几度被迫停工。正如文中所说:“尔中事而乱,作工几废。卒成之,以为有天幸云尔。”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咸丰元年发生金田起义,全国振动。咸丰三年四月同安爆发小刀会起义,与太平军遥相呼应。小刀会起义军迅速占领漳州、长泰、厦门、安溪、漳浦、平和、云霄等地。福建全省为之振动,省城福州也是人心浮动,有钱人纷纷外避。清政府调兵遣将,进行镇压。值到当年十月才得以平息。咸丰三年秋郭柏荫也不得不暂时搁下文庙的工作,奉旨办理本省团练。在这样动乱的社会环境下,经费又全靠自筹,完成文庙重建工作的的确确来之不易。
现在,当我们走进福州文庙时,心中不禁泛起对这些曾经参与文庙重建工程的先贤们的无限敬仰。今天的人们有责任细心呵护这份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陈雁章)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11-13泮宫门楼亮新颜 旧屋顶成了府文庙广场新景点
- 2013-11-11德化文庙复建落成 2.2米高孔子瓷像创基尼斯纪录
- 2013-10-31《泉州府文庙保护规划》获准实施 再现左学右庙
- 2013-10-28文庙周边历史遗迹多 流连小巷品味市井风情
- 2013-09-29福州文庙举行祭孔大典 孔子“洋孙女婿”着汉服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