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椅子文化】从“跪坐”到“垂足高坐”的演变
http://wmf.fjsen.com 2014-11-26 15:39:51 来源:国学网    我来说两句

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关于自己熟悉的环境,我们总以为是理所当然,而不加以十分的重视,也不会加以思考。如果换一种眼光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比如说我们每天坐的椅子。

单纯“椅”这个字,出现得非常早,仅是在《诗经》中出现了两次: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经·国风·鄘风·定之方中》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湛露》)这里面提到的“椅”,不发“yǐ(三声)”音,而是“yī(一声)”音。《尔雅》解释说:椅,梓。(《尔雅·释木第十四》)依照《尔雅》的解释,“椅”就是梓树、或者类似于梓树的一种植物。这与我们所想象中的坐具“椅子”相去甚远。

在中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铺上筵,再在筵上垫上席,人们就跪坐在席子上;有时也可以坐在床上。古代的床有两用:一是作为睡觉用的卧具,一个是休息的坐具。《孟子·万章上》所说“舜在床琴”的“床”,就是坐具。古人那种跪坐是很累的,所以就有了“几”。现在大家还说“窗明几净”,所说的就是这个“几”,它是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于今天北方农村的炕几。有了“几”,就可以靠着休息一下。《孟子·公孙丑上》中的“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说的都是这层意思。这种跪坐的方式,一直延续很久,并影响广泛。东邻日本,从东汉开始与中国进行绵延不断的文化交流,并学习中国的生活方式。比如他们现在仍然盛行的跪坐榻榻米,就是学习中国的跪坐方式。

古人坐的时候,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大家小时候不听话,父母会罚跪,跪上半个小时,腿脚就全都麻了,跪不住。古人虽然天天跪坐习惯了,但跪在坚硬冰冷的地面太久,仍会觉得不舒服,于是大家就群策群力,发明新的坐具。在汉朝的时候,出现了独坐榻,类似于床,但仅容独坐,榻的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膝盖可以不再接触地面,榻面加上坐席或坐垫后显得更加柔软,这是坐具的一个改革。随后出现了“胡床”。胡床是东汉初年由西域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可以坐的那一面是由绳索连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马扎”。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