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露莹正带领着弟妹们玩游戏。
闽东日报讯 宁静、平淡,是山村恒久的气质。在这片不大的天地间,留守儿童们度过了简单却又不同寻常的暑假。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弟妹、以山水为趣……有别于城里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这些“留守”的孩子在稻花香里叙说着别样童年。
漠漠水田,白鹭悠游;山风轻拂,青禾成浪。农村夏景,四时之明丽。7月30日,记者走进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的桥头自然村,在盛夏的一派清新中,见到刚从稻田玩耍归来的留守儿童吴绮雯。
稚嫩的脸庞上满是点点汗珠,微卷的头发略显凌乱,裸露在外的皮肤黑红不一,脚上的红色拖鞋粘满泥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正新奇地打量着来人。10岁的吴绮雯,在山野间成长的孩子,天真纯朴,透着自然之朝气。见记者盯着她的脏脚丫,吴绮雯抿了抿嘴,有些羞涩地说:“刚刚不小心踩到田里了。”而在一旁的奶奶接口说:“我们两老天天都要下地干农活,就任她到处跑。只叮嘱不能去溪边,其它也无心力管教。”
“我孙女5岁就没了爸爸。她妈妈又远走多年,对她不闻不问。这些年全由我们两老抚养她。”交谈中,小绮雯年已逾古稀的爷爷不时流露出凄凉、怜惜的神色。在他眼里,年纪尚小的吴绮雯已十分听话懂事。洗鞋子、洗自己的衣服,做些简单的家务、剥茶针,每天从学校走1.5公里的路回家……她从不让爷爷奶奶过分操心。
即便比一般孩子懂事,但吴绮雯仍有着孩子爱玩的天性。但对她而言,在村里的暑假生活颇显得“无聊”。冷清的小村子,仅剩未迁走的几户人家,左邻右舍没有同龄的孩子。她要找人玩,需走过一段长长的田埂,穿过一座木廊桥,再走一段曲折的小石子路,抵达溪对岸的另一个自然村。那里,有3名和她年纪相仿的孩子,是她“好不容易”找着的玩伴。除此之外,她只得在绵延的稻田中找乐趣。
“捡田螺、挖泥鳅、摘野花,夏天比较好玩。如果是冬天,可以玩冰,但是奶奶不让。”吴绮雯歪着脑袋,与记者分享她的田园之乐。而提及父母,懵懂的吴绮雯只平淡地说:“我想爸爸,但是不想妈妈。”
相较于有些孤独的吴绮雯,蕉城区赤溪镇炉田村的留守儿童黄露莹却有着忙碌的暑假生活。一户人家、两位老人、8名留守儿童。生活在这么一个“庞大”的留守之家里,16岁的黄露莹无法恣意挥洒青春,她必须为年迈的爷爷奶奶分担生活的担子。
到黄露莹家中时,她正“挣钱”归来。“农历七月十五快到了。村里有些人家会请人折祭祀用的‘元宝’,一袋1000个,7元。这些天,我都在忙这事。”黄露莹脸带笑意地说。除了折“元宝”,黄露莹的“挣钱之道”还有采茶青、剥茶针等,一天能增加10多元钱的收入。这点钱对于许多人而言或许并不算什么,但黄露莹已格外满足。她说,父辈皆外出务工,便将孩子集中寄养在爷爷奶奶家,她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小的弟弟才4岁。即使有生活费,两位老人的生活压力仍旧不小。“我是姐姐,要帮着爷爷奶奶照顾7个弟妹,还要分担家务。在家的时间已不多,能挣点钱也好。”
当被问及父母外出务工多年,是否常回来看看时,黄露莹始终带笑的脸有了松动,不多时便红了眼眶。“我已经两年没见到他们了。有时候我想他们,给他们打电话,很多时候因为忙都没接。今年我初中毕业,他们也只是问了有没有考上。”说到此,黄露莹的泪水不断落下,“我知道在外打拼不容易,但也希望他们有空能回来看看。”
盛夏山村,“留守”的暑假生活,并不无忧,并不多彩。这些孩子因远离父母而少了一份关爱,也因着特别的家庭环境而多了一分成熟。留守,瞻望,别样的童年,别样的成长轨迹。(记者苏晶晶 通讯员 李加进 实习生 韩瑶瑶 文/图)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7-28南安市免费暑期班为留守儿童提供暑期文化服务
- 2014-07-23霞浦留守儿童有了“暑期辅导员”
- 2014-07-21邵武市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
- 2014-07-21让乡村少年宫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
- 2014-07-21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