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热点图片 > 正文
艺术阳光照亮乡村孩子

2014-05-29 10:27:27 林辉 游庆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艺术老师教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舞动彩带。

刘丽萍老师耐心地教一年级学生识别音乐节拍。

音乐课上,苏圳蓉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弹琴。不少孩子还是第一次触摸到电子琴键盘。

艺术老师细心地纠正孩子们的舞蹈动作。

渴望艺术的学生,每次学习都很用心。

孩子们学习当地传统器乐。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29日讯(本网记者 林辉 游庆辉)钢琴、舞蹈、书画……这对于一些农村孩子,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只是美好而陌生的词语,因为闭塞和贫困,他们自小与艺术教育无缘。“福建艺术扶贫工程”的10年,正是努力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的10年。

儿童节将临,本报记者分别前往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教学点和三明市尤溪县汤川乡光明中心小学,采访参与这项艺术扶贫活动的志愿者和孩子们。

黄田村是泉港区最为偏远的村庄之一,距离国道324线还有16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村民大多外出经商务工,孩子也跟着带出门,留守在村里的孩子不多。现在,整个黄田教学点只有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2名学生。教学点共有3名老师负责教授语文和数学,兼任常规的音、体、美课程。

早上8点,12名孩子齐刷刷地跑下楼,自发站到学校门口列队,迎接远道而来的老师。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天,因为这些老师会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写字。

今天为孩子们上课的是带队老师施俊雄和四位年轻的女老师:刘丽萍、刘丽清、林方芳、苏圳蓉。山路逶迤,经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他们顾不上休息,一下车,就带上教具,向教学楼走去。

“同学们,上身要挺直,笑得再甜些,跟着节奏来。”舞蹈课上,林方芳一个姿势一个动作慢慢分解,手把手做示范,精心雕琢学生们的舞姿,孩子们跟着开心地做动作。天气晴热,11岁的周雅如练习了一会儿就流了不少汗,但她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而在光明中心小学,尤溪县文化馆的5位老师也正各施特长,为舞蹈、声乐、播音等兴趣班的孩子们展开精彩一课。校长詹茂钎说:“学校一直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孩子们亟须得到高水准的艺术指导!”尤溪县文化馆馆长蒋新文介绍,县里很重视艺术扶贫工作,每年拨款5万元,这些钱可以为边远的乡村小学送去电子钢琴、音响、二手钢琴等设备,改善孩子们的艺术教学条件。

据了解,“福建艺术扶贫工程”项目创立于2004年。我省针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艺术教育缺失的现象,在全省开展为偏远农村小学免费提供艺术启蒙教育,由省艺术馆策划与实施。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88个文化馆参与,213所偏远山区小学被确定为艺术扶贫基地,600多名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授课,受益学生达69万余人次,不少孩子具备了升入艺术学校深造的条件。本报记者林辉 游庆辉通讯员 庄国辉 张德遴 图/文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