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城关三小是一所新创办的学校,超过七成学生都是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子女。这些学生有的由长辈隔代教育,有的父母忙于生计,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郑宗栖)
家校共建: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在学校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学生家长 陈开清
来自大田县太华镇的陈开清在县城做建材生意,儿子陈明磊原先在城区一所小学上一年级,上二年级时正赶上城关第三中心小学招生,而他的住处就在城三小附近,于是他把孩子转到这所学校。
陈开清是细心人,通过平时观察和到学校参加家长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模式,对学校开展的“家校携手共建”活动很赞同,也很支持。“我们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学校开展的‘家校携手共建’,让我们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陈开清说。
“各位家长:我校本周的宣传教育重点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学生’……”这是学校通过短信通知家长学校工作重点,希望家长给予配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发送信息,电话交流等形式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形成学校、老师、家长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精细化、明确化。
陈开清说,孩子到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是养成了爱看书、爱运动的好习惯。学校图书馆有大量的图书可供借阅,小明磊现在成了图书馆的小书虫,在家里还常抱着书看。
对学校的老师来说,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家长主动参与到教育过程,使教育手段更为多元化。二年(1)班学生林小宇(化名)刚到校时,像个野孩子一般,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没有规矩,也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班主任柯兴慧了解到林小宇的父母都在乡下做工,他常年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两位老人管不了孩子,孩子也不听老人家的话。柯老师请林小宇的母亲到学校交流,还通过电话、短信和QQ平台互动,告诉她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一起商量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渐渐地,林小宇有了变化,不仅会主动关心他人,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在2014年元旦学校举行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家校共建联欢活动中,林小宇和他的母亲在亲子游戏“共运‘粮食’”环节中,表现得最为默契,誉为“最佳搭档”。林小宇的母亲一脸微笑着说:“这一切真让我没想到。”
“这半年来,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养成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更亲了。”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用心沟通:为孩子成长助跑
在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中,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我感到温暖又幸福。——班主任 詹新莲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大田县城三小制定出符合学生和校情实际,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规章制度,让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在规矩中起步。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学校通过广播站、LED显示屏、国旗下讲话、例会、短信等途径向老师和学生传达在校行为规范;政教处组建行为习惯督导队,树立榜样的力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
小学生不好“管”,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要教师加倍用心。詹新莲是一年(1)班的班主任,她采用的是传统而又实用的方法,就是将班主任与家长两股劲拧成一股绳,学校发生的事让家长们第一时间知道,家里孩子的表现也让班主任在第一时间知道,并在教育学生的态度、方式、方法上求得一致,做到“松紧有度”、“有的放矢”。
学校要求家访面要达到百分百,要做到“精”家访。这个“精”字就要求老师们做足家访前的功课,对每位学生,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做到“心里有数”。詹新莲介绍说,与“学困生”家长交流过程更要“用心”,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犯错、不断改正中走向成熟的。她说:“给家长发的每一条短信,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做到既说明事情的原委,又亲切真诚。”她在家访中总是先“报喜”后“报忧”,与这些学生家长推心置腹地谈心,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等问题。
四年(1)班学生王东说:“老师管得可严了,几乎每天会给我爸妈发短信或电话。”王东进步了,老师会发短信,建议爸爸表扬他;王东犯错了,老师打电话,建议爸爸加以引导。
用爱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子女健康成长导航,要用心,很辛苦,但一定会有收获。王东说:“爸妈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特别是爸爸更有耐心了,不像以前一回家就冲我大喊大叫。”
而对于这群执着努力的老师来说,又收获了什么呢?校长陈光养说:“学生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3-24福州:熊孩子玩火烧了房子 好邻居齐力泼水救火
- 2014-03-20“打拐英雄”未了梦:50岁前找回100个孩子
- 2014-03-20福州:依姆被撞倒放走肇事孩子 好心小伙送她回家
- 2014-03-18海沧悦读福袋传递爱 台湾故事妈妈为孩子讲故事
- 2014-03-14亲子阅读故事会“故事志工”为海沧孩子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