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热点新闻 > 正文
留守儿童的城市暑假:“小候鸟”遭遇二次留守
http://wmf.fjsen.com 2013-08-19 16:50  阚枫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阚枫)每年暑假,都有一群孩子的暑假轨迹是辗转于城乡之间,他们假期心愿就是和背井离乡的父母团聚。然而,千里赶赴城市之后,面对陌生的城市和疏远的亲情,这些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见到父母后又面临新的留守。

暑假作业上的“家长签字”

8月7日深夜,西安火车站,11岁的李文昊跟着表叔坐上返回安徽老家的火车,结束了和父母短暂度过的“家庭生活”。虽然,行李中满是父母买的新书包、新文具和零食,但是再次离开父母,即将成为初中生的小昊还是抹了眼泪。

7年前,李文昊的父母来到西安打工,当时只有4岁的他跟随爷爷奶奶度过了整个小学时代,母亲范丽甚至计算过,7年来,自己和儿子共度的时间只有210多天。常年的聚少离多让11岁的小昊对父母既想念又生疏,范丽说,7月初小昊初到西安时,并没有他们想象中儿子见到父母的那份兴奋,“前三天他甚至很少跟我们说话”。

为了消除儿子对自己的生疏感,逛商场、游景点、吃夜市……范丽和丈夫专门请了几天假,陪儿子在西安好好玩耍,小昊也在城市的新鲜中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但是,这样的团圆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父母上班,小昊只能待在家里写作业,虽然在西安住了30多天,但是小昊一家团聚的时间并不多。

“他曾尝试跟这边邻居家的孩子玩,但是这边的孩子们玩的时候都在讨论网络游戏啥的,这些小昊都不懂,也玩不到一起去。另外,城里的孩子白天一般都去上兴趣班,也没几个闲在家里。”整个暑假,小昊的表叔一直负责在家照看小昊,他说,由于环境陌生,除了周末跟着父母上街,平时的李文昊很少走出父母的出租屋。

离开西安的前一天,小昊拿出在西安完成的暑假作业给父母,让他们签上名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母亲范丽说,自己至今都很难过。

“孩子都要上初中了,从小到大,他作业本上的‘家长签字’有爷爷的名、有大伯的名、甚至有表哥的名,就是没有过爸妈的名。”范丽说,外出打工7年,虽然每天都在给孩子挣钱,但是欠孩子的却更多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