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阳光少年> 空中课堂 > 正文
谈艺说戏:昆曲声腔赏析
http://wmf.fjsen.com 2013-05-29 14:06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

曲牌的主腔和昆曲的转调

主腔就是曲牌特征的代表,无论南北曲每支曲牌的构成都有它一句特色的旋律,这句旋律我们称为主腔。

如南曲[懒画眉]的主腔是:

35 5611 665 3 |1233 231 65 1 |2 1 6 5 |6 - - - |12 1211 6 -|

北曲[折桂令]的主腔是:

05 65 3 36 |54 32 3 32 |1 2321 615 67 |656 123 212 |1 0 0 0 ||

南曲[一江风]的主腔是:

232 1 211 36 |56 11 6 5 |3 5 653 23 1|3 5 6 1 5 5 3|2 - - - |

北曲[石榴花]的主腔是:

2 3 23 27 |62 76 5 65 |35 2 3 54 323 |2 – 67 65 |65 323 5 - |

35 2 3 54 323 |2 0 0 0 |

北曲[喜迁莺]主腔是:

1 2 1 - |12 176 5 6 176 |55 35 231 |1 – 0 0 |

南曲[川拨棹]主腔是:

6 1 23 16 |6 5 - 56 |51 6 5 3 - |3 – 0 0 |

下面再谈谈昆曲的转调问题,转调是丰富曲调旋律性的一种技巧,也是消除听觉疲劳的有效手段,我国戏曲唱腔经常有调式交替的现象出现,最常见到的应属京剧中“二黄声腔”与“反二黄声腔”的交替使用。在昆曲中,五声音阶的南曲大都不转调,七声音阶的北曲给转调提供了方便,只要将曲中的“7”音降低半音成为“b7”,那么原谱的“1”就成为新调的“5”音了,而“b7”就成为新调4音了,形成近关系的转调,在《长生殿·弹词》中[六转货郎儿]就是一支2/4的急曲。它是乐工李龟年描述“安史之乱”时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场景时所唱。

在昆曲北曲中,如果把曲中的4音升高为#4则原谱的5音就成为新调的“1”音了,#4 则成为新调的“7”音,昆曲中有一折,《紫钗记·折柳》北曲[寄生草]。从曲谱上看该曲是D调,这里面有14个“4”音,23个“7”音,绝对是北曲,但当把所有的“4”全部升半音变为#4时,同样的一支“寄生草”立刻变成A调,只有两个“4”音和14个“7”音。曲调近似南曲,更流畅好听了。

昆曲的调式

一首昆曲曲牌如同一首古代歌曲,而歌曲都是有一定调式的,所谓调式就是指它音阶的排列中必有一个音是最为稳定,曲调中多次出现该音,主要乐句最后都要落到该音上,尤其是结尾。

中国音乐的传统调式有五种,即“宫、商、角、徵、羽”,也就是当今的“1、2、3、5、6”。为什么没有“7”和“4”呢?因为这两个音非常不稳定“7”音古代称为“变宫”。也就是把“宫”音变化了,降低了半音。而“4”音古代称为“变徵”,也就是把“徵”音变化了,降低了一个音。近代学者认为“变徵”的叫法不科学;“变宫”是降了半音,而“变徵”却降了一个音。应更名为“异角”更为贴切。因为“4”音离“3”也就是“角”音最近,是半音关系,将“角”音异动一下升高半音,那才是“变徵”的位置。“变”是向下变化半音,“异”是向上异动半音,这样叫很是合乎情理。只因“变宫”和“异角”,亦即“7”和“4”本身很不稳定,所以传统调式中没有它们的位置。

昆曲中凡以1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如《长生殿·弹词》李龟年唱[三转货郎儿],以2为主音的曲牌为“商调式”,以“3”为主音的曲牌为“角调式”,以“5”为主音的曲牌为“徵调式”,以6为主音的曲牌为“羽调式”。昆曲曲牌中羽调式曲牌最为多见,南北曲都是如此,如《铁冠图·刺虎》一折,有[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带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朝天子]共六支北曲曲牌,它们的结尾音有五支都落在羽调式的主音6音上,只有[朝天子]略有变化,尾音落在羽调式的尾音上。

南曲《牡丹亭·学堂》一折中共有[一江风]、[绕地游]、[掉角儿]、两个[前腔]以及[尾声]共计六支曲牌,这六支曲牌的尾音全部落在羽调式的主音6音上。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